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九江新闻 » 正文

历史故事:景德镇陶瓷职工“过年”那些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2-20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411

  网络报道(刘火金)“旧历的年底毕竟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是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这是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开篇的一句话。《祝福》虽说是一部悲剧,但它的背景是放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传统节日——“过年”的时候。透过文字,人们依然能感受到当时江浙一带农村,最底层的农民过年时的景象。

  “过年”的幸福感都是一样的。但每个时代,不同阶层的人群所表现出来的,却各有各的不同。景德镇的瓷业工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特殊群体就像瓷业生产一样,传承有序,生生不息,带有浓厚的瓷业习气和地域特色。

  时间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景德镇的瓷业生产不论是从生产手段、组织形式,或是生产关系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比如一个生产实体(企业)达到了几千名职工;由于生产的半机械化和机械化使各个工序联系更紧密,也使工人与工人之间相互依赖关系特别强烈;烧成工序的连续作业(隧道窑),改变了千年以来工人春节放长假的习俗,等等。

  由于许多生产方式、生活习俗的改变,也使得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瓷业工人对“过年”的老习俗也作出相应改变。由此也形成了国营陶瓷企业“过年”的习俗,其中包括生活习俗、生产习俗和文化习俗。

  过年前的“重坯”

  自从1967年景德镇笫一条煤烧隧道窑在光明瓷厂出现以后,在陶瓷企业便出现了“重坯”这个生产习俗。所谓“重坯”就是成型工人在按计划完成日产量(日产量计划也叫“一伕坯”)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定的产量,这些增加的产量就叫“重坯”。由于春节期间工人们需要休息,而连续作业的隧道窑又不能歇火停窑,所以就需要增加“重坯”,以保证隧道窑正常运转。

  一般来说,瓷厂里一旦进入春节倒计时,工作是千头万绪,而“重坯”是重点工作。离过年还有半个月的时候,厂部就要召开专题生产调度会,具体部署成型车间各生产班组的“重坯”任务(相应的原料精制车间也要增加泥、釉、青花料或青花花纸的任务)。各班组每日需增加多少“重坯”,这主要看该班组的生产状况,比如某班组当天生产比较正常,可以增加30%至50%,生产不正常的话,那就少增加。如果这个班组某日完成“重坯”30%,也可以说该班组完成了“1.3伕坯”,完成了50%,则完成了“1.5伕坯”。

  不管怎么样,班组完成的“重坯”数必须是春节休息的天数,比如春节休息3天,则要积累“重坯”“3伕坯”,以此类推。春节之前,成型工人比较辛苦,为了能在春节期间得到休息,愉悦地“过年”,他们毎天都要加班,按质按量完成预定的“重坯”任务。

  回乡探亲

  景德镇瓷业工人籍贯的构成以都昌人为主体,抚州、丰城、南昌(新建、进贤) 人等次之。自古以来,依据行业习俗,生活在景德镇邻乡的男丁,他们在很小的时候(有的只有10岁左右) 就跟随宗亲背井离乡来景学徒。一旦到了取亲结婚的年龄,他们都会在老家说一门“亲事”,待回家过年就择吉日“拜堂”成亲。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他们惜别新婚妻子和家人继续“上镇” 做坯烧窑。春夏秋冬,日月轮回,又到了过年的时候(一般在腊月初),他们又要回乡探亲了。

  新中国成立后,经社会主义改造,组建国营陶瓷企业,但旧社会留存下来的瓷工们家眷在乡下的人员,还占有一定的数量,因而“单身汉” 们(瓷厂里对家眷在乡下的男职工称单身汉)过年回乡探亲一段时期是瓷厂里的一道风景线。探亲前夕,单身汉们心情很激动,同时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购买乡下不易买到的副食品,做新衣的布料以及农村常用的日用品,还有厂里发的职工用瓷及木炭等福利品。这些准备好的东西打成大包小包,回乡时一并带回老家。

  下乡探亲是厂里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该项工作一般由厂劳工科、供应科、工会等部门组织实施。上世纪50至60年代,一般是与汽车运输单位合作,企业出钱,运输单位安排运力,早期客车数量缺乏,往往会增加货车运力。进入70年代以后,各企业有了自己的交通车和货车,所以就用自己的车接送,自己的车不够就租用汽运公司的客车,客车装人,货车装行礼。进入80年代中后期,随着单身职工数量的逐渐减少,企业就不再用专车接送,而改为由个人购票,企业报销的形式。探亲假时间长短,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规定,一般都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探亲假视为职工正常出勤。

  办春节宣传栏

  从生产班组到车间再到厂部,大规模的层层出宣传栏应该是从文革后期开始的。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进厂以后,瓷厂里办宣传栏已经达到了高峰。而尤其是春节的这一期宣传栏显得特别重要。有的企业往往把宣传栏集中放在厂区的显眼位置,再分配给各车间和有关党群科室,各车间和有关科室唯恐办的质量不高,都会动用本部门的绘画高手和文字能力强的人组成班子,写的写,画的画。毎当宣传栏全部完工之后,再加上满门春联和喜庆的牌楼,过年的气氛更加浓烈,职工们也沉浸在过年的幸福之中。

  现在回想起来,当年办宣传栏不仅是企业职工文化的一种强烈表现,而且还培养了一批“陶瓷大师”和“文人墨客”。当前活跃在陶瓷艺术领域的骨干力量,不乏就有当年由于热爱宣传栏而打好了绘画基础的呢。

  国营陶瓷企业瓷工过年的习俗还有很多,把这些往事串在一起,就是我们这一代陶瓷职工难忘的过年记忆了。(来源:景德镇日报)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