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南昌新闻 » 正文

南昌报道:今天记者节 来听听这几位江西记者的心里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1-08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3941

  新闻媒体从业者是社会的观察员,时代的记录者。他们用笔书写着人间冷暖,用镜头记录着社会万象。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热忱与梦想,他们风雨兼程,义无反顾。

  11月8日是第22个中国记者节。大江网、信息日报、大江新闻客户端特别策划,采访了全省老、中、青三代多名新闻从业者的故事和感言。

  策划:李运辉

  程关森:记者姓记,不记哪是记者

91岁的程关森

  人物:程关森,《鹰潭日报》创始人,从业51年。

  今年91岁的程关森,是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鹰潭日报》创始人,他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新闻和文学事业。

  从小热爱写作的他先后任职宣传干事,农民报记者、地委报道组长、地委秘书;1983年调到鹰潭主持市委办工作,任市委副秘书长兼报社、文联筹备组长,1984年,他白手起家,创办《鹰潭日报》。

  “没有人就招兵买马,没有屋就借房办公。”回忆起那时创办报纸的艰辛,程关森不禁感叹。市里拨给他34万元,除了办报以外,他还用余钱盖起一栋五层20套住房的宿舍楼。他以最少的人力,最少的资金,办出了一张让市委放心、市民满意、在全省颇具影响力的地市报。

  “不做新闻官,潜水抓活鱼。”以身作则带头写好稿,是他作为总编辑的重要原则。他下余江、上贵溪,写山里人,并在《人民日报》发表数篇有影响力的报告文学。

  1990年11月,鹰潭火车站客运员熊云清为避免大量旅客伤亡,在与杀人犯的搏斗中英勇牺牲。程关森仔细挖掘人物事迹,经过认真采访写成的长篇通讯让无数读者流泪,报纸连印三次还脱销,报纸由一万两万增印至三万多份。他为熊云清写的长篇报告文学首印六万册,留下了一个永远的英雄形象,至今影响深远。

  他的纪实散文《燃烧的人生》,被评为全省和全国党刊一等奖。他采写的鹰潭火车站党员离休干部自带水壶义务送水的《八把银壶》获全国媒体短新闻大赛二等奖,江西及华东九报一等奖。他的文章《清廉大佛》,入选中央电大和上海高中语文课本……

  程关森至今出版了24本书,入书文字600余万字。他在最后一本书上撰写了两副对联,一副教育两个当记者的女儿:“记者姓记,不记哪是记者;作家名作,多作方成作家。”一副自题自勉:“勤奋如牛,此世成书廿四部;清廉若水,今生未贿半文银。”这就是他为自己立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从业的写照。

  从业感言:做一名真正合格的新闻记者,不光要有敏锐的目光,还要有过硬的文笔,更重要的是,能把握群众脉搏,捕捉群众喜闻乐见的好新闻,要走进基层,用心去记录现场,传递感动。

  (刘娟)

  余燕:记者,就应该奔赴一线、战斗在一线

余燕在铅山采访

  人物:余燕,江西日报上饶分社记者,从业22年。

  “抗疫报道进入第五天,有点想家了。希望这场疫情早日结束,让大家回归正常而美好的生活。”11月3日,已经奔赴铅山县疫情防控一线的江西日报社上饶分社记者余燕,在朋友圈里写下了这段文字。余燕是一个有着20多年从业经验的老记者,她表示:“记者就应该冲锋在前,到疫情防控的前线去,记者也是战士,内心没有恐惧只有热情!”

  10月30日,上饶铅山县确诊了首例新冠肺炎病例。当天23时40分左右,余燕接到任务:“马上收拾东西去铅山。”于是,余燕连夜赶路60公里来到铅山,抵达时已是10月31日凌晨2时。

  下车后,余燕先是到铅山县最大的农贸市场,采访百姓最关心的生活必需品供应情况。2时30分,她又来到连夜进行核酸采样的上饶市信州理工学校,人群中,很多人抱着幼小的孩子坐在座位上耐心等待,那个画面让余燕非常感慨。当日她就写了《铅山争分夺秒切断疫情传播途径》《铅山:物资供应充足生活秩序井然》两条稿件,得到领导的高度肯定。

  接下来的日子,她用细腻的文字和温暖的图片、短视频记录着铅山县的疫情防控战,她常常写稿到深夜。《凌晨3时,他们冒雨敲开村民的门……》《铅山疫情由德尔塔变异毒株引起,有信心实现早日清零》《铅山首例新冠肺炎患者达到出院标准出院》等有思想、有深度的稿件,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传递了“铅山抗疫好声音”。

  从业感言:心中的热血还一如22年前入行时一样澎湃激昂。记者,就应该奔赴一线、战斗在一线,这是记者的使命。

  (信息日报记者王敏君)

  徐国凤:左手新闻,右手公益 始终充满激情和热爱

徐国凤

  人物:徐国凤,景德镇市瓷都晚报社记者,凤姐工作室创始人,从业16年。

  徐国凤是景德镇市瓷都晚报社的编委、记者,凤姐工作室创始人,也是景德镇市爱心志愿者协会会长,景德镇市同心社工中心理事长。十几年来她以记者的视角,敏锐探索公益事业的另一种可能性。她是一个记者也是一个公益团队的领头人,她帮助过的人无数,老人夸她是个温暖的好姑娘,孩子依恋她,亲切地喊她安安姐。她将公益服务范畴从助学、助老、扶贫到全方位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瓷都晚报社还在景德镇市打造了首个以记者徐国凤个人名字命名的“凤姐工作室”。凤姐工作室由徐国凤带领优秀的记者共同打造,以新闻+公益的模式,左手新闻,右手公益,相互促进,和谐发展。这是媒体资源和公益资源的优势互补,让新闻和公益都可持续发展。

  从业感言:我和很多不同职业的朋友交流时,大都认为,如果所从事的工作是自己喜欢的,那应该是最幸福的事情。我为此感到幸运,2006年我成为一名记者的时候,我就对我所从事的工作充满了激情和热爱,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邵文艳)

  张建华:做好一名记者,要有匠心,更要有情怀

张建华(右)在采访中

  人物:张建华,井冈山报社总编室主任,从业26年。

  “在部队时,遇到很多优秀记者,他们对待新闻事业的态度和情怀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也开启了我的新闻工作者之路。”张建华1990年12月参军,在部队时接触了新闻写作。1995年,张建华回到家乡吉安后,进入井冈山报社工作。

  2000年2月份的一天傍晚,张建华从上饶回到吉安后,坐出租车回家。在出租车上,他看到后座有一个小女孩,女孩的手里拿着一把小提琴。张建华随口问了一句司机:“你们出租车司机很辛苦呀,开车还带上自己的小孩。”司机连忙解释,说这女孩并不是自己的孩子,并告诉张建华,这个女孩是去学小提琴,但公交车司机为了赶着回去吃元宵,半路上把小女孩赶下了车。

  出租车司机看到女孩在路边哭泣,便立即停下车,将其安全护送回家。第二天上班后,张建华将这个故事作为切入点,写了一篇《公交司机狠心弃客出租车师傅热情护送——8岁女孩乘车遭遇人间冷暖》的稿件,以此褒奖出租车司机的善举,批评公交司机的行为。没想到这篇稿件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并推动了吉安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大改革。

  从业感言:想要做好一名记者,就必须要能吃苦、处处留心,也要有匠心,更要有情怀,把做新闻当成热爱的事业。

  (周雪莉)

  李薇:做一名“拒绝躺平”的普通编辑

李薇

  人物:李薇,大江新闻客户端编辑部副主任,从业19年。

  从业19年,从记者到编辑,好像只会做新闻这一件事。普普通通,又时常充满小小的成就感。比如,11月4日上午,上饶本轮新冠疫情首例治愈患者出院,我目前所在的大江新闻客户端第一时间推送了快讯,我和同事们、同行们,都在为战疫速度感到骄傲,而我更欣慰于自己至今仍在追求时效性这样简单的东西。因为,不忘初心,就是在一次次简单的重复之中去试炼的。

  每一次说到“不忘初心”,都会想起我的前辈、信息日报曾经的摄影部主任钱进。2005年盛夏,我们去农村寻访老红军,汽车开到能够到达的极限,接下来只能自己走田埂路。反复拧出水的上衣,证明我们费了老大的劲才找对门。采访顺利完成,我的稿子整版见报,而“咔嚓”了一路的钱进老师只有一张照片见报。我特意去找他表达了自己的不安,但钱进老师说:“照片是记录历史,不是为了见报”。于是,我永远记得,骄阳之下,是他宽厚的身影带领着年轻的我,一路向前……

  记者生涯之后,是十年深夜班编辑。印象最深的是2008年,年初的冰灾、“5·12”汶川地震、盛夏的北京奥运……中国人的悲欢,好像在那一年获得了空前的相通。常有段子问“你见过凌晨4点的南昌吗”,岂止4点,夜班编辑见过每个时辰的南昌,身在16楼,能够清晰地听见阳明路上环卫工人的扫地声,值班主任喊一声“走,吃完早饭再回家睡觉”,我们知道“又天亮了”。夜班编辑从不介意“白天不懂夜的黑”,能够保障所有重大报道,既是使命在肩,更是职业荣誉感,那些年经济、社会的每一次进程,都通过自己的双手,呈现在珍贵的纸张上,留存在出版的历史上……

  历史,总被技术所改变。微博、微信改变了传播方式,也令我在2018年元旦从报人变身为新媒体人。积极融入年轻团队,向比自己年轻的领导、同事请教、学习,多看、多听、多观察行业内优质媒体的互联网做法与新媒体产品,一点点了解、掌握了新媒体的表达方式,在2020年江西战疫期间圆满完成任务,59个日夜严谨的微信推送,也证明了十几年的编辑积累是扎实的。

  从业感言:拥抱变化,才能拥有未来。现在,我和一个更年轻的团队在一起,只有寥寥数人,却有成为“最强战队”的决心,他们的活力与激情,深刻地感染着我,继续吸收、消化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把“脑洞”打开,毕竟……元宇宙要来了!

  (信息日报记者李薇)

  尹文兵:在记录真实中经历一次次感动

尹文兵在采访中

  人物:尹文兵,抚州宜黄县委宣传部新闻宣传股负责人,从事新闻宣传工作9年。

  尹文兵自2012年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以来,凭着对新闻采写、新闻摄像矢志不渝的追求,总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把镜头和笔对准基层、“瞄”向民生……他在省市和中央媒体发表稿件3000余条,先后撰写了《宜黄科技创新助推企业发展》《宜黄加快道路建设优化城市环境》《宜黄旅游项目建设驶入快车道》等系列报道。

  从事新闻工作以来,他采访过田间务农的劳动者,采访过转业回乡的退伍军人,采访过履职尽责的党员干部……但记忆犹新的是2014年,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前往宜黄县信访局采访“龚全珍式好干部”许君智。“她自1995年参加工作后一直在信访部门从事群众接待工作,一干就是20个年头,面对情绪激动的上访者,她都是好言安抚,她始终把信访群众当家人,把信访工作当家业,密切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他为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而感动,撰写的稿件《以“小身躯”承载“大情怀”》发表后,还编辑成学习资料广泛宣传。

  从业感言:当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一个个真实的瞬间,经历过一次次感动之后,更加理解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就是要做传播正能量的先行者,要有责任担当,要为这个新时代,凝聚正能量,推出更多“粘着泥土、冒着热气”的新闻宣传报道。

  (潘丽霞)

  李昂:要勇于迎接新的挑战

李昂在采访中

  人物:李昂,新余市广播电视台重点报道部记者,从业9年。

  李昂从2012年开始从事播音主持,同时兼做新闻记者。从一名不知该如何写导语的新人,通过不断学习,逐步成长为一名策划、撰稿、摄像、剪辑样样能干的新闻从业者。2016年新余市广播电视台成立融媒体新闻中心,为了挑战自我,他换岗干起了专职记者。每当置身新闻现场,尽管沉重的摄影机压得他肩膀痛、胳膊酸,但他仍然坚持寻找最好的拍摄角度,最好的新闻画面。

  2020年4月,分宜竹编手艺人李年根,一位钻研竹编手艺50多年的老篾匠,因为玩起了直播和短视频,在平台上小有名气。李昂得知消息后,十分兴奋,一有闲工夫就去“骚扰”李年根,问东问西,拍这拍那,搜集新闻素材。半年间,他陆续采写了多篇报道,引起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和网友的密切关注。因为李昂的报道,使得这位年过花甲的竹编手艺人成功出圈,成为新余一张崭新的文化名片。

  从业感言:勇于迎接新的挑战,就能在工作中找到快乐和满满的的成就感。

  (朱辉)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