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新余新闻 » 正文

新余报道:【盘点“十三五”】新余三大垦区实现华丽转身(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1-11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8511
南英垦殖场农贸市场(邹伟清/摄)

  大江网/新余头条客户端讯 邹伟清、记者何 琪报道:2020年12月30日,岁末年初之际,新余市首家乡镇智慧农贸市场——渝水区罗坊镇农贸市场正式开市营业,这是罗坊镇南英垦殖场在“十三五”末的一大重点项目。

  为解决农贸市场长期存在的“脏、乱、差、湿、腥、臭”现象,罗坊镇投资400万元用了4个月的时间,完成了罗坊农贸市场标准化、智慧化升级改造。改造后的农贸市场整洁明亮、过道宽敞整洁、功能分区清晰、配套设施完善,昔日的传统农贸市场,已变身为“高颜值、大智慧、上档次”的现代农贸市场。

  而这只是新余三大垦区变化的一个缩影。

  新余市有三个垦殖场,垦区总户数3.81万户、总人口13.1万人。“十三五”期间,新余垦区抓住危旧房改造契机,全力推进垦区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的新垦区呈现在渝钤大地。

  南英垦殖场:打造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特色小镇

  渝水区南英垦殖场创建于1957年,经过2003年的乡镇合并,组成现在的南英垦殖场和罗坊镇形成场镇合一的管理体制,是新余市最大的乡镇,其中农垦国有土地面积17371亩。

  近几年来,南英垦殖场积极推进危旧房改造项目,全力改善场村面貌,共实施危房改造17828户,国家投入资金5亿元以上,撬动民间投资15亿元以上,极大地改善了垦殖场交通、电力、供水、通讯等配套设施,垦区面貌焕然一新。

  该场充分结合农垦危房改造项目,依托罗坊中心镇建设优势,全面完善集镇设施,提升集镇品位。投资8000多万元完成了“四纵五横”道路网络、沥青路面改造、管网下地工程;投资4000多万元新建、改造了罗坊中学、希望小学;投资8000多万元兴建了抱石生态园、抱石文化广场、罗坊会议纪念馆广场等公共设施;兴建了农贸市场、商贸广场等一批专业市场;兴建了农民新社区、惠民花苑等共100多栋商住楼;打造了集镇“一街一景”、红绿灯交通管制、集镇太阳能路灯等工程;新建规模化沼气发电站,集镇及周边村庄居民用上了沼气。

  精心打造垦区产业发展平台,推进垦区农业产业化发展。2016年6月,南英垦殖场成立了农民创业园,目前园区已经与省水投集团等4家企业达成投资5.7亿元的合作意向。2016年12月,南英垦殖场又成立渝水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管委会,目前核心区已培育5家省级、7家市级龙头企业,79家农民合作社。流转土地7.6万余亩,形成高产油茶1.9万亩、新余蜜桔1.1万亩、花卉苗木5700亩、无公害蔬菜3000亩、白莲2100亩特色产业格局。

  2017年始,南英垦殖场开展了垦区群众经济股份制改革工作,成立了南英垦区集团公司,引导和鼓励群众将房屋、土地等自有财产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的方式与社会资本企业合作,按照水田700元/亩、旱地500元/亩、山地400元/亩的价格流转土地6900亩。在垦区建立劳务公司,将流转土地后垦区闲置劳动力以合同工的模式,进行就地劳务外包,实现土地和劳务双收入。

  南英垦殖场充分利用全国领先的循环农业模式和优越的“红、古、绿”旅游资源,申报成功江西省首批特色小镇,全力打造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特色小镇。与一家旅游开发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投资25亿元,建设成为一个生态宜居、三产融合、养生休闲的“中国画乡”;与保利文化集团公司签订了意向协议书,计划投资10亿元,在南英垦区建设养生休闲文化产业园;与中科林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签订了意向协议书,计划投资10亿元,打造集农业生产体验、生态旅游观光、影视文化传播、红色教育培训、垂钓禅茶休闲、儿童科普拓展、健康养生养老为一体的综合型主题公园

介桥垦殖场一小区(邹伟清/摄)

  介桥垦殖场:着力建设麻纺特色小镇

  分宜县介桥垦殖场成立于1957年,2007年并入分宜镇,实行场镇合一。2011年,恢复介桥垦殖场的乡镇级建制。2013年底,经省政府批准成立“钤东街道办事处”,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模式。2019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介桥垦殖场纳入分宜镇管辖,实行场镇合一、合署办公。

  2016年,以介桥垦殖场为基础成立分宜县农垦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主要业务范围包括承担农垦基础设施及农垦公用项目的投资、运营、资产管理,为垦区发展融资。

  分宜是“中国夏布之乡”,夏布产业链日益完善。介桥垦殖场依托县域麻纺产业基础,以麻艺夏布文化为内核,以麻制造、服装产业为主导,以绿色、健康、生态为主题,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打造麻纺特色小镇,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近几年来,该场已累计完成危旧房改造4653户,新建安置房15余万平方米。2020年,该场又新增7543户危旧房改造任务,结合县城嵩阳路改造、分湖路拓宽、岭北东路硬化等项目建设的搬迁安置,将台前、下坊等村建成环境优雅、功能完美的农垦新村,还结合新农村建设,整片推进章塘分场危旧房改造。通过危旧房改造,介桥垦殖场已建成为寓居住、商业、文化、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农垦新区、麻艺小镇,已入驻实体企业40余家。

  农垦投资公司将下坊村等人烟稀少的古村落租赁或购买下来,邀请第三方运营公司来共同进行经营与开发,打造民宿村概念,并将麻坊特色小镇、中国洞都、大岗村、仙女湖等全部融入至全域旅游的范围中来。

  该场以发展扶贫产业为突破口,大力推广“基地+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依托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2019年,全场共有164户贫困户入股产业扶贫合作社,67户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发放奖补资金10.5万元,向贫困户发放产业分红32.2万元。

  在全市率先探索开展“党建+颐养之家”工作,通过整合全场现有闲置资产,动员党员、爱心人士、企业捐赠或租赁方式建成颐养之家21家,“入家”老人达311人,成为老人开心、子女安心、组织放心的幸福养老工程。

  介桥垦殖场着力建设麻纺特色小镇,并将以此为平台,促进麻纺产业升级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土地开发、危房改造、园区建设有机结合,通过产业带动,实现产城融合、产城互动,促进职工群众市民化,打造新型城区、现代园区和旅游景区互动交融的城镇化建设新空间。

九龙山垦殖场一居民房(邹伟清/摄)

  九龙山垦殖场:打造生态旅游特色小镇

  仙女湖区九龙山垦殖场始建于1958年9月,1983年1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九龙山垦殖场与九龙山乡政府实行场乡合一,合署办公。

  走进九龙山垦殖场后元村,一幅醉美田园风光映入眼帘:昔日破败的土砖房难觅踪迹,如今处处是错落有致的村舍、干净整洁的村道,篱笆环绕花园,一派鸟语花香。

  后元村旧貌换新颜,是垦区危旧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变化的缩影。

  九龙山垦殖场以危旧房改造项目为抓手,投入近3000万元对场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集镇面貌。推进村容整治,以“六改四普及”为重点,采取以奖代补的鼓励政策,对村民外墙粉刷、外墙贴瓷砖、换彩瓦、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水冲厕改造、沼气池新建实行奖励补助,实施以绿化、亮化、美化、人行道彩砖铺设为主要内容的“三化一彩”改造,环境优美,面貌焕然一新。

  九龙山乡垦殖场之前的支柱是矿山经济,近20家相关矿企年税收达4000万元。近年来,该乡垦殖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守生态红线,夯实生态底线,关停了矿山,对废弃历史遗留矿坑进行渣土回填、矿山复绿等行动,治理面积500余亩,栽种苗木3000余亩。昔日矿山,今朝林绿成荫。

  依托地处仙女湖景区的区位优势、境内丰富的资源优势和优美的生态环境优势,该场将危旧房改造与旅游休闲产业相结合,引导群众突出农村天然、纯朴、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发展乡村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业,垦区居民大部分收入来自旅游产业。

  目前,九龙山乡垦殖场已投入1.5亿元,大力开发旅游产品、旅游文化、旅游项目,致力创建农旅结合、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庄园,打造生态小镇、现代园区和旅游景区互动交融的旅游特色小镇。

  近几年来,新余市大力实施垦区危旧房改造,全力推进垦区美丽乡村建设,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资金8.65亿元,完成投资近17亿元,共改造危旧房3万余户、面积近300万平方米。如今,新余市垦区处处面貌一新、欣欣向荣,垦区居民正满怀希望地迈向新家园,走进新天地,享受新生活。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