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新农村 » 正文

礼门古村从千年礼仪文化传承中迈向新时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3-27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5790

礼仪传承千年 古村今展新颜
——浮梁县黄坛乡港口礼门古村见闻

  瓷都信息港讯 (记者 余训勇)春分时节,繁花似锦。3月26日,记者来到浮梁县黄坛乡港口村采访,沿途展现在眼前的是幢幢楼房新颖别致,条条整洁的路面通着各户,片片绿葱葱的农田长势喜人,不时还能看到参天的古樟树,真有“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之感。

  港口村人口495户,2198人,19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563.37亩,旱地面积1442.58亩,山林面积51364.8亩。该村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大理石、瓷土、莹石和国家一级保护古木红豆杉等珍贵植物。

  该村不仅有风景秀丽的环境,丰富的矿产资源,这里的古村文化,更是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郑氏礼门古村落尤为突出。礼门,一个“礼”字,说明这里的村民注重礼仪,诚实好客,敬畏“天人合一”的自然之理,礼,还是一种做人的道理。古人孟子有曰:“礼,门也”,是君子遵行的礼仪之道。“礼门”蕴含的意义,已经形成了这里的一种礼仪文化,因此民风纯朴,深入民心。

  随行采访的港口村党支部书记郑友林,说起他们郑氏礼门的古村文化,如数家珍,滔滔不绝起来。“礼门古村位于黄山余脉南北方向的狭长谷地,四周崇山峻岭,这里绿水青山,四季分明,竹林资源丰富。礼门村内西河双溪并流,景德镇昌江重要的支流西河就是由礼门开始向下拓宽的。礼门曾是近古时代陶瓷窑火的原材料产地,由西河上游把窑柴运抵景德镇……。”

  据历史记载,礼门郑氏祖先郑延英,始从浮梁储田祖庙里的新家源迁到此地。据礼门祠堂保存的《郑双溪暨黄夫人合葬暮铭志》碑文记载,礼门村的历史上出了位叫郑双溪的名人,生于明朝正德十一年丙子正月,他在朝廷中了进士,并由皇帝授任官职,曾就任南京都察院司务、广东会事、南京吏部尚书等要职,官至一品,在许多地方留下许多辉煌业绩。

  到明朝嘉靖年间,礼门村人丁不断兴旺,宗亲发展成四股,分别是德成股,立成股,日成股,永兴股,于是众人提出修建郑氏宗祠的计划。郑氏礼门祠堂规模宏大,建筑面积2100多个平方米,是当时地位和精神的象征,对中国祠堂文化的探索和研究有着宝贵的参考价值。礼门祠宗分别为书堂,习武堂,子孙堂,阴阳堂,祖先堂,具体分为前门、前院、戏楼、天井,正厅、享殿、供奉祖先的龛位等,木作、砖作、石作、泥作,颇具匠心,石刻木雕的精致做工,这此都见证了中国宗族祠宇建筑文化的丰富与灿烂。

  据礼门村里的老人们介绍,过去村里的古建筑众多,说起他们的祖屋都充满着自豪感。当时礼门郑氏众多房屋建筑均分为门厅、享堂与后寝三大部分,整体造型的构部件,以鱼龙吐水梁柱支撑为例,整体上大刀阔斧,细部中丝缕入微,表现出一种难能可贵的古代建筑艺人豪放潇洒的创作气势,雕饰构部件数量的有限,使建筑装饰部位的选择性尤为突出,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性简朴特色。众多古建筑中均有雕龙画柱,天井飞檐,柱墩石刻,体现了明清时期辉煌的建筑风格,更演绎了郑氏先祖在昌江支流西河流域的繁荣生息的辉煌过程。

  当老人们说起村里古建筑的现状,他们的脸上又流露出婉惜之情。郑氏礼门祠堂及许多古建筑,历经明清、民国以来的风霜雨雪洗礼,尤其是文革期间又遭受过破坏后,所剩无几,后来村民们多次自发组织修缮,才让部分建筑得以保存至今。礼门村处于江南多雨的潮湿谷地,祠堂难免遭受风吹雨打,尤其是祠内木制结构和露出屋檐,处于不断腐烂的过程中,虽有村民们的维护和当地政府的重视,但是许多古建筑仍然破烂不堪,险处环生。老人们无不叹息道:“礼门古文化面临消失的迹象,令人堪忧,期盼会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时下是鲜花盛开的季节,村内鸟语花香,一派浓郁的山水田园风情。礼门村的古建筑是一年比一年少,但村里的新景象却是越来越多了。记者走进一家农户,新颖别致的楼房里电燃气、电视、网络、太阳能一应俱全,门前小院幽雅整洁。该户村民对记者说:“以前我们村是雨天泥,晴天灰。现在我们也像城里人一样,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小洋楼,用清洁太阳能已不再是梦。夜幕降临,风景秀丽的广场和宽敞的农民活动中心,更是成了村民休闲娱乐的最佳场所。

  港口村地处偏僻山区,过去村里的房屋低矮破旧,杂物随处堆放,垃圾遍地都是。近年来,该村为了美化村庄环境,给村民们营造和谐幸福的家园,他们围绕建设秀丽新村主题,开展“双创双修”活动,整治村里环境,并实行了卫生保洁责任制、美化亮化规划、文化设施完善化等制度,有效提高了村民们参与环境整治活动的积极性,营造了爱环境、讲卫生的良好氛围。

  该村始终坚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信念。目前,他们在挖掘古村文化的同时,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由过去粮、林、茶为主导产业的单调格局,发展为现在以粮、茶、林、食用菌、野生蔬菜、蓝莓果园、药材、养猪、鸡、山羊等特产农产品全面发展的大格局,实现了集体经济增长、村民生活提高的喜人成绩。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