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新农村 » 正文

徐湾村:让党的阳光照亮贫困山区每个角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2-12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6487

让党的阳光照亮贫困山区每个角落
——省级贫困村徐湾村精准扶贫纪实



徐湾村:脱贫攻坚在路上



徐湾村:脱贫攻坚在路上

  瓷都信息港讯(徐秀平 米兰)

  贫困渊源:传统农业束缚,让老弱病残沦为贫困主体

  景德镇市昌江区鲇鱼山镇徐湾村是一个有着丰富农业资源的村子,全村共有耕地1511亩,山林13000亩,是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村庄。

  但这种传统资源优势,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并没有为这个村子带来富裕。田地只能糊口,山林周期长没有收益,村里缺少支柱产业,集体经济薄弱,村民只能靠天吃饭,缺少经济来源。

  改革开放后,这种状况才逐步有所改善。近10年村民开始陆续外出打工,多数以壮劳力为主的家庭,依靠打工收入逐渐走出了贫困,部分先富裕的则举家外迁。而那些缺少文化知识、缺少劳力,年老体衰,或疾病、或残疾的村民,以及遭遇变故的家庭,成为了留守的弱势群体。既无法外出打工,又缺少劳动技能和劳力,只能勉强温饱,贫困户比例达到近10%,年人均收入均在3146元以下。2016年,徐湾被列入了省级贫困村。

  2017年,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战略,景德镇市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这场史无前例的向贫困宣战,终于让徐湾沧桑巨变,开始迈步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深挖贫根:培育新型农业,让产业为精准扶贫造血

  正如徐湾的贫困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它像中国千千万万贫困山区一样,传统的农业模式和耕种思想,束缚着广大的农业、农村、农民。因此,徐湾的脱贫攻坚,走过了一段从简单救济帮扶,到深入探索精准推进的转变过程。正是这种大胆探索,带给了该村的42户贫困农家脱贫致富的希望。

  贫困不缺乏资源,贫困源于缺少引领和动力。在分析了贫困户建档立卡的真实资料后,镇党委和村两委以及在该村帮扶的各级部门,为徐湾的脱贫攻坚确定了主攻目标—政策扶贫、产业致富,培育集体经济。

  村里很快成立了以致富能手牵头的各种专业合作社、农产品产业公司,如油茶产业合作社、毛竹产业合作社、瓜蒌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等。农户的各种农业资源,得到了最优化的集聚和配置,或田地流转,或林地入股,或金融抵押,他们传统的农民身份也发生了的改变,成为了专业合作社社员,产业公司的股东,或家庭农场基地的职工。

  产业集约:资源互补,让土地培育脱贫新动能

  有效的资源整合,为贫困户带来脱贫希望同时,更给予了产业发展壮大平台。坑余村小组姚成水是个油茶种植能手,家庭年油茶收入在3万元以上。2017年,在村委会大力推动下,姚成水接管了全村无人管理的近200亩油茶荒山林,组建了徐湾油茶种植合作社,把村里有油茶林地的41户农户纳入了专业户发展对象,其中就有贫困户7户32人。

  合作社成立也为金融扶贫的实施找到了落脚点。为了扩大了油茶种植面积,镇党委和村两委积极为合作社联系金融扶贫贷款,推动合作社300亩油茶林发展计划顺利实施,目前已经新成林50余亩。姚成水说金融扶贫政策落实,让他对油茶扩种有了底气,城里人讲究吃绿色食品,茶油降血脂保健功能,让他不愁销路。

  贫困户丁秋香,加入合作社后,除了每月领取参与油茶林管理的出工费,年终还可以参与合作社分红,稳定的经济收入,让他家很快走出了贫困。

  同样,毛竹特色也是徐湾产业脱贫的又一个好抓手。全村1300余亩成年竹林地,过去只是农户用来编点农具换点油盐钱的小生计,基本不当回事。林权改革后,多数农户林地粗放管理,当做采挖竹笋自留地。

  为了发挥好这一特色优势,村两委积极引导农户组建了毛竹种植合作社,通过村集体经济为主导,推动产业脱贫。村支部书记胡金云,带领村里5名党员,率先入股加入村办毛竹加工企业,吸纳了14户贫困户入股,很快发展成“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新模式。

  在合作社里,贫困户成了最直接的受益者。30户股东里,除了1户为村集体企业,其余都是村里的农户,股份占了70%,其中贫困户股份占到了46.7%。贫困户还与合作社签订了劳务合同,有的参与毛竹低产改造和竹笋深加工,有的到毛竹加工厂学习手工竹制品加工技艺,成为了竹编能手。

  新型的产业发展模式,让竹林产业基地迅速成为全区现代农业的示范区。昌江区委组织部为此专门拨付产业补助资金30万元,为合作社发展再添新动力。担任合作社法人兼理事的胡金云,在算计了低产林改造受益后后告诉社员,第一批低产林改造,每亩年均产值可达1200元,社员户年均增收约3399元。而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已经为农户带来13万元的劳动收入,入社的贫困户分享产业发展成果,基本实现了脱贫。

  徐湾村小组贫困户王雨崽,有先天轻度智障,入社前因为自身残疾,家里5.6亩的林地基本荒芜。入社后他带着林地入股,除了毛竹的收益,今年下半年他还从合作社取得了看林的劳务收入1700元。

  突破束缚:向传统挑战,让新型农业为脱贫开拓愿景

  徐湾是个水稻种植区,田里种粮油,山上谋开销,是村民祖辈的习俗。过去地域偏僻和交通的隔绝,让多数农户信息闭塞,思想守旧,裹足难前。贫困户尤其如此,除了水稻和油菜,对其他农产品种植少有涉足。

  而就在跨省交界的浙江、安微等同样的农业省份,特种种植早已成为十分成熟的产业。镇党委和村两委意识到,思想脱贫才能彻底脱贫。在镇党委和政府的大力牵线搭桥下,徐湾村开始引入瓜蒌特种种植业。

  瓜蒌种植在安徽地区十分普及,它是一种具有中药保健功能的食品,全身都是宝,其产出效益是水稻的10倍。村两委采取了“能人领办”先做示范。村党支部副书记、村主任张传义、村委会党员徐墅波,引入了种植专业户,并带领村民去安徽实地参观,说服农户流转责任田给种植户,再由种植户聘请村民进行田间管理,取得稳定的收入,解决了体弱贫困户劳动就业。
 
示范种植带动了农户效仿,村两委又抓住有利时机,鼓励成立瓜蒌合作社,村里的13位村民入了股,20多位体弱的老年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劳动就业。目前,瓜蒌种植合作社成林连片约30余亩。

  67岁的村民徐墅本是村里第一个效仿种植瓜蒌的。他在自己家后院的责任田种了5.8亩瓜蒌,第一年光瓜子每亩收益了6000元,这是他以往种粮的13倍。看到希望后,他很想扩大种植面积,却又担心今后的销路,就主动要求加入瓜蒌合作社。与他一样加入合作社的有13户,合作社扩大带动了贫困户劳动就业,2018年种植面积将扩大到60-80亩,有望带动10户以上贫困户脱贫。

  更为重要的是,瓜蒌种植为村民打开了思路。它突破了对传统种植的依赖,让村民看到现代农业的广阔前景。瓜蒌还让村里有了一个有趣的变化:过去不会上网的文化层次低的和老年村民,开始让外地打工或正在读书的子女帮着上网,查找各种新型农产品信息。这种间接的触“网”,也为这个贫困村的另一种更深刻的“脱贫”拉开了序幕——从传统农民、传统农业,向现代农民、现代农业的巨变!

  精准攻坚:帮扶关怀,让政策阳光斩断返贫之路

  许湾村共有490多户人家,贫困户有45户,其中留守的老年人比例偏大、文化层次地。对于这些贫困户,镇党委和村两委在推进产业脱贫的同时,也深刻意识到,要取得脱贫决胜,不落一户,必须精准攻坚一户一策,才能打赢这场战役。

  通过一户一户的摸底调查,部分贫困户长期徘徊贫困的原因逐步凸显:有的因为多个孩子未成年正在读书需要照顾,因没有劳力而贫;有的因为大病和慢病,因病返贫;有的因子女亡故留下老幼而贫;还有的因为先天残疾而贫等等。

  明确了贫根,各种精准扶贫政策开始有的放矢: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民政救济、危房改造等等政策的实施,很快就显现了作用,让贫困户从窘迫的生活状况下减负得到解放。

  65岁的贫困户徐宝和,是沅湾村小组村民。过去他的家庭并不贫困,相对村里多子女的贫困家庭,他40多岁才成家结婚生育一个儿子。依靠田地和他打零工,生活不算富裕但也算一般。他的贫困源于近几年,唯一的儿子开始进入中学读书,加之自己逐渐年老体衰,患上高血压和糖尿病。而妻子尽管小他20岁,却因有轻度智障,只能从事简单的家务。

  为了帮助他脱贫,镇里和村里共同协调各种扶贫政策帮扶。为他和妻子办了低保,又通过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减免了他儿子读书费用和他看病吃药的花费。村里还为他争取了危房改造资金,帮着他翻盖修缮了房子。为了解决他经济收入不足,还聘用他担任村里的道路清扫等临时工作。市里、区里、镇里帮扶对接干部,逢年过节经常到他家慰问,送米送油、捐钱捐被。多管齐下的帮扶很快见效。如今住着两层楼新房的徐宝和逢人就说,是党的扶贫政策好,解救了他全家,等儿子毕业可以出去打工了,家里日子会更好。

  与徐宝和相似的贫困户徐荣生,今年57岁。由于左小腿有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治疗造成了长期腐烂,丧失了劳动能力,只能在村子周边做点轻便零工。55岁的妻子担负了田里的所有农活,26岁有先天残疾的儿子,被亲戚带着出外做小工(泥工)。因为房屋破败失修,一家人不得不借助在亲戚的房子里。

  为了让他家尽快实现脱贫,村里把他和智障的儿子纳入了低保,又在新农合的基础上,为他买了大病商业保险,解决他的看病后顾之忧。同时,鼓引导他把家里的林地入股了毛竹合作社,使得他家走出了因病返贫的阴影。

  像徐宝和、徐荣生一样的脱贫的贫困户,在徐湾还有很多。党的精准扶贫政策阳光,透过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低保救济、危改帮扶、金融贷款支持等,帮助他们斩断了返贫的穷根。目前,全村有43户纳入了低保救济,有15户享受了健康扶贫医保减免,31户享受了教育扶贫减免,有8户危房改造金帮扶后住上了新房。据统计,2017年,各级政府帮扶政策直接减免和救济的资金达到了十几万元,各级对接帮扶部门投入资金50万元。

  要致富先修路,这句十几年前十分流行的口号,在徐湾的整体脱贫攻坚中也发挥了关键作用。抓住近几年市、区各种重点项目落地鱼山的有利时机,徐湾也开始了基础设施和环境的“脱贫”攻坚。

  来自水利部门第一书记发挥了重要作用,村里的改水改厕和疏浚工程得到了全力帮扶。对接帮扶的区财政部门,积极为村里争取村道升级改造项目,公里的白改黑工程,让村民出行更加便捷;还有镇里支持的公共设施小学和村委会改造,面貌彻底改观;4个村小组实现了新农村建设;贫困户的危房改造一户接着一户,旧房空房危房拆除顺利推进……

  走出贫困的阴影,山清水秀的徐湾犹如洗净了蒙垢,后发优势迅速集聚和凸显:紧邻206国道(原青山湾收费站旁),距高速路口仅3公里,林地为主没有工业污染……明显的区位和生态优势,让镇党委和村两委找到徐湾脱贫后的新定位——打造生态秀美的徐湾!

  以往多年的村级集体经济空白很快得到填补:在区、镇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子成功引进了光伏产业,这也是全市唯一落地村级光伏电站。为了克服安装楼面面积不够、光照不足,镇党委、政府主动将镇政府大楼楼面出让给电站使用,并协调其他单位为电站建设提供建设楼面安装机组。2017年,100kw机组已经安装到位,并网发电后,它将为村集体带来近1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为徐湾走向富裕带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领衔示范:党员冲锋,让脱贫锤炼强有力的队伍

  在徐湾的脱贫攻坚战役中,党员干部始终是骨干。他们冲锋一线为群众树立表率。脱贫攻坚战役对各级党委而言是压力,但更是锻炼队伍的机遇。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镇党委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提出要求、严格考核。

  在徐湾的脱贫战役中,区、镇、村的对接帮扶党员干部首当其冲担当主力。他们率领着广大群众,不等不靠,创新思维,勇于担当,始终扑在第一线,很好发挥了攻坚桥头堡作用。

  如,镇党委有3名委员和机关干部主动对接了徐湾5户贫困户,镇党委书记亲自对接村里最困难的2户。村两委委员和村里的党员也分头对接10几户,市、区的有关对接部门和单位,则派出党员骨干奔赴徐湾助阵攻坚。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下派的第一书记为徐湾脱贫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吃住在村里,始终和村两委和村里的党员奋战最前沿。走村入户、调查摸底、争取政策、对接联络,建档立卡等等,成为了徐湾脱贫的联络员、信息员、瞭望塔、充电站,宣传队,为全村干部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树立了强有力信心。

  在徐湾成立的3个合作社1个农业公司里,党员干部是领头人。他们担负着协会理事、法人或大股东,成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心骨。也正是广大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最大地激发了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说,党员干部领路脱贫致富,我们就有了盼头,遇到沟和坎也不怕了。

  当然,在这场脱贫攻坚中,群众渴望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也是激励鞭策党员干部的动力。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看领导,党的基层组织在脱贫战役中得到锤炼,一批党员干部经受了考验,工作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

  该村第一书记如是说,徐湾的脱贫致富始终在路上,不忘初心,秀美徐湾将指日可待!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