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散文 » 记事散文 » 正文

儿时乡村文娱活动扫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6-09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791
核心提示: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乡村,物质生活困苦自不容说,文化生活也是相当匮乏的,远不如现在,有电影、电视、网络、KTV……但是,我们这些乡下青少年总是就地取材,各尽所能,活跃生活,打发时光,不管是样板戏、跑...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乡村,物质生活困苦自不容说,文化生活也是相当匮乏的,远不如现在,有电影、电视、网络、KTV……但是,我们这些乡下青少年总是就地取材,各尽所能,活跃生活,打发时光,不管是样板戏、跑片儿,还是看小人书、啃大本头、捉迷藏之类的文化娱乐活动,都是让人无比留恋、时常回味的。

样板戏是轰轰烈烈

我在散文《村戏》中讲过看样板戏的事情,那是发生在姥姥家所在的安家洲的。现在,要该我们石孙大队的样板戏出场了。

那些年,演唱革命样板戏属于政治性任务和活动,各大队都得演比着演。尽管集体经济都不富裕,但是,戏台、服装、道具,还有演员,都是很舍得投入下了大功夫的。

戏台就搭在大队部后面的高墚子上,准确地说是一个巍峨雄壮的建筑物。戏台足有丈八高,十几米的开间,全部是用火砖和条石砌起来的。有金丝绒的帷幕和红布做的背景,有演职人员进出的过间,很是气派。那时候,岛口公社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安洲的戏,石孙的台,莫看轩庄的歪歪歪。”服装不知是在哪里定制的,全套的,包括跑龙套的战士、小日本个个都有。演员是在全大队青年人中挑选出的俊男靓女。《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还有《白毛女》,其中的主要演员,比如阿庆嫂、沙奶奶、胡司令、刁德一,李奶奶、李玉和、李铁梅,杨志荣、座山雕……,虽然比不上后来看到的电影里的演员,但化了妆穿上了戏服都还是有模有样惟妙惟肖的。到现在,我还记得多数演员所饰演的角色。因为他们(她们)在我幼小的心里是如此的高大神圣,令人向往,令人艳羡。

一到冬闲,大队就把这些演员集中起来,在大队部或者榨屋里排练,或吹拉弹唱,或腾挪打斗。到了春节,从正月初一演到初十,从早演到晚,十五还要演上两场。煤气灯挂在戏台的两侧,亮堂堂的,把远近照得如同白昼。还没等到开台,原来空旷的场院里早已坐着站着黑压压的男女老少,个别调皮胆大的顽童爬上了戏场后面的树桠上像荡着秋千。锣鼓家什一阵“哐嘁、哐嘁、哐哐嘁”地打过闹台,二胡笛子拉了过门,演员们踩着鼓点依次鱼贯而入上场了,一会喊声震天,一会枪声大做,一会西皮,一会二黄,人们虽然不懂什么艺术,但还是被台上的阵势给吸引住了。尽管数九寒天,北风凛冽,甚至滴水成冰,人们却拢着双手,跺着脚,伸长了脖子,目不转睛地看着。有时指点着、议论着,精彩的段子要跟着学唱一句两句,经典的造型偶尔也比划比划。

后来的两年,运动过了,热情没了,大人们不再演了,就让我们这些初中生来演,虽然大家尽量模仿着去演去唱,但是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相对于大人们的演技逊色多了。我曾经演过栾平和小日本,凑了个人数,也算是过了一把演样板戏的瘾。

 
 
[ 文学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文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