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国际国内 » 正文

初心系列四 | 关键抉择——习近平的“改革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8-10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433
学习进行时

改革开放有多重要?

习近平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如此回答:“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新华网《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系列之《关键抉择——习近平的“改革观”》,为您解析在习近平心中,改革开放的分量为何如此之重。



 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 摄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回望过去30余年波澜壮阔的征程,从小岗村“红手印”,到深圳蛇口“试验田”,再到“南海边写下的诗篇”,改革开放不断突破思想和体制束缚,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国速度”。

正是因为这场全方位变革,中华民族的命运被深刻改写,中国“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

但在习近平心中,改革开放决不是到了可以躺在功劳簿上的时候,要做到“不忘初心”,就必须“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考察小岗村,重温中国改革历程。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李涛 摄

今年4月,习近平到大包干发源地安徽小岗村考察时指出:“今天在这里重温改革,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

三年多之前,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后的第一次国内调研去了被称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就是要到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现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此后,在多次调研和会议讲话中,他都一遍遍叮嘱、一次次强调改革开放的重要地位。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习近平在广东省考察工作。这是习近平在深圳莲花山公园与当年参与特区建设的老同志交谈。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习近平多次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为什么只有进行时?

因为改革开放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又会产生。

习近平深刻指出:“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

因为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摸索出来的正确道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一“重要法宝”。

因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用好这“关键一招”,改革开放的“含金量”才够高,才能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

理解了重要性,就不难理解习近平为何要到改革发源地重温改革历程,也就不难理解习近平在西雅图的铿锵话语:“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


“深水区”里如何“逆水行舟”?


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每进一步,困难就加十分。

但习近平深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他说,要“敢于涉深水区、啃硬骨头”;他还说,要“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坚决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坚决清除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如何部署和落实?

过去三年多,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顶层设计,用猛药治沉疴,显示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2013 年7月21日至23日上午,习近平冒雨来到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考察。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2013年在湖北省调研期间,习近平提出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五个“重大关系”高度清晰地阐述了改革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落到实处,就是改革要精准发力扭住“牛鼻子”。

习近平在深改小组第十次会议上强调,要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

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还强调,要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

事实上,让改革不打滑、不空转,习近平一直极为重视。

他在深改小组会议中反复“督察”,不断部署完善督察体系,要求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跟进到哪里。

在最近的深改小组第二十六次会议中,习近平提出了改革的“三督三察”,既要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也要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确保党中央确定的改革任务不落空。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作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330多项改革措施,领域之全、力度之大无不让人感受到顶层设计者的决心。

习近平针对多项改革做出了周密部署,如同手术刀一般,精确对准问题核心。

三年多来,顶层设计和监督机制双向发力,一批批群众满意的改革落地,一块块难啃的“骨头”被啃了下来。


大国的责任与担当是什么?


习近平说:“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

中国的发展是改革与开放并举,奉行的是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习近平说,中国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愿意以自己的发展为国际发展作出贡献,“为人类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早就作出的庄严承诺”。

字里行间,大国的使命和担当跃然而出。

30余年,时移世易,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资金、市场、技术、人力,乃至经济治理和国家治理方式,都对世界释放出更多红利。

“要以我国发展为契机,让更多国家搭上我国发展快车,帮助他们实现发展目标。”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如此强调。

让他国搭上“快车”,离不开“创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离不开解决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

如何联动?

“各国经济,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习近平一语道破世界经济发展规律。


2016年6月20日,习近平同波兰总统杜达在华沙共同出席丝路国际论坛暨中波地方与经贸合作论坛开幕式。习近平发表题为《携手同心 共创未来》的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饶爱民 摄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总是心心念念着“一带一路”,希望给沿线各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把中国梦与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在一起。

他强调“一带一路”建设要照顾其他国家的利益,“以义为先、义利并举,不急功近利,不搞短期行为”。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首批项目已经获批,这个中国发起建立的国际性金融机构,正在“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

由此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对外开放的力度越来越大。

在上海之后,自贸区在天津、广东、福建开花,第三批自贸区也正在酝酿,外资入华比任何时候都领域更宽、门槛更低、待遇更公。

中国经济发展将继续为世界带来巨大的溢出效应,更加开放的中国更能造福世界。

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机制,体现的,是中国的大国担当,通向的,是共享共建的世界治理新秩序。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