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九江新闻 » 正文

[历史故事]宇宙瓷厂:景德镇首家机器制瓷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7-16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589

  瓷都信息港讯(刘火金)清末民初,面对洋瓷对景德镇手工制瓷的冲击,许多有识之士怀抱满腔热忱,做过许多艰辛努力,竭力在景德镇尝试机器制瓷,建“现代瓷厂”。其中突出性代表人物有张浩、康达、邹如圭等。张浩借助“中国陶业学堂”的有利条件,首开设计制造“倒焰八门长方型煤窑”之先河;康达在饶州府治下的鄱阳高门建立“现代瓷厂”,试行机器制坯、煤窑烧瓷;邹如圭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任江西陶业试验所主任,设计试验圆型和方型倒焰式煤窑,意在“以煤代柴”。然而,这些先后都失败了。

  但是,这些在旧中国无法做到的事,新中国建立后,景德镇只用了5年左右的时间就基本实现了。其间,走在前列的是景德镇市宇宙瓷厂。

  景德镇有着近2000年的陶瓷史,一直以来依靠的是手工制瓷,长期以来效率低下,虽然手工业出现早、时间长,但瓷工的生活水平、城市面貌发展相对不高不快。解放后,由于国内外对瓷器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为了快速发展瓷业生产,为国家多作贡献,就必须突破“手工”这个瓶颈。为此,中共景德镇市委、市人民委员会一方面加快对分散的坯厂、窑厂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走联合之路。另一方面,在东郊规划建一批新瓷厂,而最先动工的是当时称为建国瓷厂新厂的宇宙瓷厂。

  建国瓷厂是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笫一家国营瓷厂,到1954年,经过几年的发展,积累了不少经验,有一定的管理基础,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决定新建一个比较先进的机器制瓷车间。1954年初,建国瓷厂就提出了一个新厂建设计划,地址选在市区靠近中华南路的“闫王庙”( 老地名)一带(现解放路以西地段)。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投资额26亿(旧币),预备采用煤窑烧成,水波池淘泥,机械传动压坯、修坯等先进工艺,规模只是一个新式车间。后来,可能是考虑到今后老城区的统一规划改造以及新厂的进一步扩展等因素,所以就另选址在东郊。1954年5月下旬,省工业厅、省财委批复同意扩建“建国新厂”,同年8月15日,由邹如圭、黎浩亭共同完成的《江西省景德镇市建国瓷厂扩建新厂初步设计书》出炉(之前已经开始勘察、平地等基础工作,边施工边报批)。选址在东郊童街后山的银家山、老虎口、打鼓墩、八卦山等范围。计划投资53亿(旧币、约合人民币70万元),用地20万平方米(含生活区),年产日用细瓷360万件。成立了由市长尹明同志为主任的“江西省景德镇市建国新厂基建委员会”。

  建国新厂在东郊的选址从高起点出发,按照“现代工厂” 要求进行规划建设,从制泥到烧成全部采用当时最为先的技术。比如,首建6座方型煤窑正式投入生产(之前进行过试验,以煤代柴可适用景德镇制瓷生产)。每座窑容积63.5立方米,每组窑配一根30米高的烟囱。煤窑的正式投产标志着景德镇开始告别2000年来槎、柴烧瓷的历史;制泥、釉方面,改变千百年来手工淘泥,首次采用球磨机、榨泥机、练泥机等相配套的机械制泥制釉新工艺;制坯方面,首次一次性采用20部由马达传动的压坯车和修坯车;干燥方面,首用坑道烘房进行脱模和坯体干燥;厂房方面,首次在“原料精制”、“ 成型”、“ 烧成”的建筑上使用新型建材(以前的坯房、窑房都是利用废旧窑砖头),建设现代厂房。

  时任建国瓷厂厂长的李福厚在1957年8月25日亲手起草的一份材料中提到:“建国新厂(当时又称建国瓷厂笫一车间) 投入生产已历时两年,克服了技术力量不足,设备欠缺等一系列困难。不论在产品质量上以及管理方法上都有所提高。基本上可以说完成了赋予我厂基建时,所提出的烧好我市首建煤窑和辘轳成型的任务,为瓷业生产技术改造积累经验,树立了榜样”。同时也指出,由于设备不平衡,出现“窑多坯少,坯多房少,设备不配套”等矛盾。另外,筹建时简易竹制厂房已经破烂不堪,无法继续使用。根据这种情况,当时的主管部门工业交通局于1957年9月2日下文批复:同意该厂投资60万人民币扩建煤窑一组,以及相应的成型和彩绘生产能力。1958年5月26日,景德镇市人民委员会就建国新厂扩建问题进一步作出批复:在1957年实际完成投资46.6万元的基础上,追加投资280.52万元。由此,建国瓷厂新厂进入了系统的、标准化的、规模化的建设之中。

  1958年9月1日,市委作出决定,将处于老市区的笫四瓷厂和笫十三制瓷社并入建国新厂,组建“江西省景德镇市宇宙瓷厂”。在新一轮扩厂中,宇宙瓷厂克服重重困难,边生产边建设,努力达到制泥、成型、烧炼三者之间的平衡。比如在增加了2880平方米成型厂房后,为了适应成型生产,在原有6座煤窑的基础上再新建2座;原来球磨和手工淘泥日产量最多10吨,适应不了成型需要,由此建成了3200平方米的原料精制车间。1959年5月4日,建成了两组半洋半土的大型水波池,彻底取代了千年以来缸桶淘泥的落后工艺,水波池淘泥可日产泥巴30吨,比以前产量提高了工效三倍。更重要的是,该工艺作为先进技术迅速在全省推广,成为当时陶瓷行业泥料精制的主要工艺。

  宇宙瓷厂的建成,为以后景德镇陶瓷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国内样板。接下来的日子里,宇宙人不负众望,写下了至今依然留存在人们记忆里的动人篇章:该厂以生产高档釉上贴花瓷著称,早在1964年,产品一级品率就高达87.20%,居全市笫一,全国同行业第二;上世纪80年代初,为美国米卡沙公司生产的45头凤凰西餐具1000套,质量之好令他们感到“吃惊”;上世纪80年代中期,“红楼梦十二金钗” 艺术彩盘,进军美国布莱福特彩盘交换中心,单件换汇创全国同行业日用瓷之最,被誉为“中国皇家瓷厂”;上世纪90年代初,笫一代国徽瓷由该厂生产,首次进入中国驻外使领馆。

  今天,宇宙瓷厂变成了“陶溪川”。但这里依然保存着那个时代遗存下来的老窑房,以及同时代的煤烧园窑包和稍晚些的煤烧隧道窑;还可看到由建厂初期建造,后经改建的德国包豪斯建筑风格的生产厂房;这里有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陶溪川美术馆、众创艺术中心、历史传承典藏、创意梦工厂、艺术家工作室、“722” 坊,等等。当年景德镇最早的“现代工厂”,实现了产业转型,由生产陶瓷产品变成了“生产陶瓷文化”。如今,这里已经成为陶瓷职工心灵的港湾、创客们的舞台、艺术家的天堂。(来源:景德镇日报)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