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瓷都时评 » 正文

艺术价值:陶瓷艺术品的理性回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8-20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723

  近期,笔者在陶艺圈、收藏圈中听到两条消息:一是省级大师某某给别人打工;一是大专院校学生某某,尚没有任何职称(称号),但其作品价格竞赶超省级大师标准,甚或有直逼国家级大师的成长潜质。这两则消息无论哪一条,都给当今浮躁的陶瓷艺术界带来了茶余饭后的谈资,而放在一起则给陶瓷艺术界深深地思考与启迪。

  前几年,现当代陶瓷艺术品的交易存在一种商业误区,认为大师的作品就是名作,就值得投资收藏。正因为如此,近年来,景德镇申报评选市级、省级大师的人数逐年攀升。仅2013 年参评申报首届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的人数就有近130 人。据了解,同一作者创作的同一件艺术瓷,由于作者的名号或职称发生变化,则价格会相差数倍。如一个市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获得了省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作品价格涨幅达2-3 倍;而一名省级大师如评上了国家级大师称号,则价格涨幅高达5-10 倍,甚至更高。在这种利益的推动下,陶艺家对职称(名号)的追求也就越来越强烈。

  由此,景德镇多年形成的以大师称号、教授、高工职称为定价核心的价格评定体系可见一斑。大师称号、职称似乎成为作品的价格标签,况且,有的大师偷换概念,以作品偷换名作、以职称偷换名人,甚至搞流水作业,对广大收藏爱好者不负责任,同时也对整个景德镇艺术陶瓷市场的发展不负责任。

  近几年的艺术陶瓷市场调整,可以说就是对这种行为的“报复”。省大师给别人打工,就是这种行为的必然“ 结果”。几年前,曾有一位评到省大师的艺术家对笔者私下透露:“评上省大师的感觉就是不一样,以前是我找别人,现在是别人找我,大不一样呀!”时过境迁,评上省大师也避免不了给别人打工的命运。

  艺术性是艺术陶瓷的重要属性。陶瓷作品的艺术性就是陶瓷艺术家的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的体现,也是艺术家和陶瓷爱好者间精神上的一种交流。陶瓷艺术作品一般分为“逸品、神品、妙品、精品、能品(合格品)、次品”等几个层次。陶瓷艺术购藏者经过多年的市场洗礼,已经越来越理性,鉴赏能力、鉴赏水平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数年前,或许挂上个省大师称号后胡乱画上几笔的“能品”就可以卖个高价,而如今这类能品回流到市场上,再便宜也肯定是找不到买家的。

  与此情形相反的是,较多的青年艺术家,他们没有称号、没有大师光环,但他们大胆探索、善于创新,勇于实践、勤奋耕耘,创作的一些精品佳作,却令购藏者耳目一新,成为新时期市场追捧的对像。其作品价格赶超省大师就是最好的一个证明!

  陶瓷艺术品最终价值是体现在艺术价值上,而不是在作者的名号(职称)高低、官位大小、炒作程度等这些“附加值”上。众所周知,在中外美术史上,能被后人认识和崇敬的名家,都是因其创造了具有时代精神的伟大作品。当我们提起历史上的大画家时,首先映入脑海里的就是这位画家的作品。比如,说起《簪花仕女图》就想起唐代周昉、说起《溪山行旅图》就想起北宋范宽、说起《搜尽奇峰打草稿》就想起清初石涛、说起《黄山图粉彩瓷板画》就想起现代王锡良……正是这些不朽名作的存在和代代相传,才让我们记住了创作者璀璨的名字。

  感言:可以想象,那些没有精品的“大师”,没有创新能力的“名家”,即使暂时取得虚名,但终将被人们所遗忘,被市场所抛弃。陶瓷艺术品市场的调整,必定将是大浪淘沙。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