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吉安新闻 » 正文

吉安报道:青原区新圩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1-09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5172

  “节目好看,大都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演得也好,让我们很受教育和启发。”11月5日,青原区新圩镇璋塘村村民梁先民看完农民剧团的演出后,很是高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在青原区新圩镇,就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利用农闲时间,自编自排文艺节目,走村串巷为群众义务演出,不断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凝聚起乡村振兴的精气神,他们就是青原区新圩镇民间文化艺术协会的演员们。

  让群众做“主角”。以往一提到农村文化,人们都习惯于想到专业文化团体下乡为农民送戏。这种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群众也喜欢。但一年到头送戏的场次毕竟有限,不可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时间长了就会觉得“不解渴”。近年来,随着农村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极大地唤醒了生活富裕后的群众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他们不再愿意坐在台下默默地当观众,更想自己站在舞台上,成为舞台的主角,来展现当代农民的精神风采和文化自信。

  新圩农民剧团就是这样产生的,剧团成立于2014年6月6日,2018年10月更名为青原区新圩镇民间文化艺术协会,现有会员34人,成员由退休干部、退休中小学音乐老师以及艺术音乐爱好者组成。他们扎根于农村,从生活中取材,自编自导自演,反映农村现实生活,让农民真正成为文化的主角,演出更“接地气”,真正实现农民培育自己的剧团。

  “送文化”不如“种文化”。传统的送戏下乡尽管也获得群众的喜爱,但对于群众而言参与度不够,“送文化”的方式带给群众的更多是视觉上的享受。新圩农民剧团成立之初,主要是翻排一些传统戏曲和采茶戏。后来,他们尝试贴近现实生活,自编自排戏剧小品,由于许多情节均取材于农村日常生活,演出后获得强烈反响。近年来,新圩镇民间文化艺术协会坚持自我创作,所有编排的节目都召开全体会员大会,广泛听取成员意见,根据当前形势、社会现象进行选编,同时通过试演听取群众的意见,让广大群众参与节目编排。通过发挥群众的智慧,协会先后编排了现代采茶戏《追妻》、传统戏《秧麦》等精品戏剧,获得江西省群艺馆颁发三等奖、吉安市文广新旅局颁发二等奖等荣誉。此外,新圩镇民间文化艺术协会的演出内容还包括小品、古装戏、舞蹈等,丰富的表演形式,富有创造力的编排能力,让它成为农村文化的“种子”,把文化“种”在乡间。

  既当“志愿者”也做“宣传员”。新圩镇民间文化艺术协会每年除完成青原区下达的演出任务外,逢重大节日都会在圩镇义演。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协会积极发挥志愿服务作用,成为新圩镇杨慧芝群众工作法“1688”志愿服务队当中的一支,多次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红色文艺轻骑兵”巡演等活动,协会的舞蹈队除每周三、六在协会排练节目外,平时都在各村舞蹈队进行指导,受到广大群众好评。在表演节目时,新圩镇民间文化艺术协会始终注重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展现基层良好风貌。如现代采茶戏《情系桃花村》《阿贵相亲》等,通过贴近生活的语言、喜剧化的情节,于轻松诙谐中讲述脱贫攻坚故事,展现扶贫干部、贫困户良好面貌和脱贫攻坚显著成效。又如现代采茶戏《新圩战疫记》,紧跟疫情防控的形势,既反映了基层干部奋战疫情一线的场景,又对广大群众宣传了疫情防控政策知识,具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记者吴广城)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