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萍乡新闻 » 正文

萍乡报道:延迟退休要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8-17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16201

  本报记者黄继妍

  最近一段时间,我省召开多场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征求意见会,听取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对延迟退休改革的意见建议。可见,延迟退休已进入实质性推行阶段,改革方案呼之欲出,延迟退休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那么,为什么要延迟、我们如何理解这项改革?近日,记者采访了江西财经大学教授余桔云。

  多种因素推动延迟退休改革

  “延迟退休改革关系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是一项十分重大而又非常敏感的公共政策。国家从2013年开始提出研究制定延迟退休年龄,经历了8年的反复论证,决策很慎重。”余桔云说,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依据当时的人均预期寿命、劳动条件、用工方式等因素确定的。经过70多年经济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政策实施的适宜土壤发生了巨大变化。

  首先,人均预期寿命大大提高。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只有40岁左右,到2019年提高到了77.3岁,其中城镇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超过80岁,有必要根据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对退休年龄进行适当调整。

  其次,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加重。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我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下降5.4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29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加、劳动人口比重下降,社会养老负担加重,需要未雨绸缪,及早应对。

  第三,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2012年起开始出现下降,年均减少300万人以上,并且减幅在扩大,预计“十四五”期间还将减少3500万人,部分地区和行业招工难的就业结构性问题越来越突出。

  第四,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当前,新增劳动力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一半,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断延长,达到13.7年。劳动者开始工作的年龄相应不断推后,在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下,平均工作年限缩短导致人力资本利用率降低。

  余桔云说,“十四五”期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而且严峻的“窗口期”,就是1963年出生的婴儿潮这一代人即将进入60岁,将对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影响。

  统筹兼顾完善配套政策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如何理解?

  余桔云解释说,小步调整意味着延迟退休年龄是采取渐进式改革,不会“一步到位”,每年延迟几个月或每几个月延迟1个月,用较小的幅度逐步实施到位。弹性实施,即延迟退休不会搞“一刀切”,允许个人根据自身情况和条件选择提前退休的具体时间。分类推进则表明延迟退休要区分不同群体,不搞“齐步走”,兼顾到不同职业、岗位情况。统筹兼顾,意味着退休年龄改革不是“单打独斗”,而是着眼于人口结构变化大趋势下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协同推进。

  延迟退休改革关系到全体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涉及社会安定团结、老年人劳动权益、企业用工、个人福利等宏观、中观、微观多个层面,涉及面很广,牵一发而动全身,应当强化哪些配套政策和措施?

  余桔云建议,需要分担企业因延迟退休可能增加的用工成本,以弥补企业因改革导致的利益受损。比如:对延迟退休职工工资实行税前双倍扣除的税收优惠,根据延迟退休职工的数量直接补贴用人单位。为避免延迟退休削弱家庭照料能力,影响政策间的协同性,建议调整劳动就业相关法规,明确家庭照料假,如果是带薪假,规定企业支出的税收优惠政策或社保费减免政策;调整生育保险政策,规定父亲假,明确假期成本分担机制。此外,老年职业教育、职业介绍相关服务也要匹配推进。

  延迟退休是一项系统性的政策调整,只有统筹兼顾,配套措施到位,才能确保延迟退休改革平稳落地、顺利实施。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