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赣州新闻 » 正文

景德镇陶瓷学院爱心社:20年爱心接力传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6-02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407



敬老院看望老人



爱心回收站



陪伴老人



清理海报栏
 

  网络报道:他们是一群从五湖四海来到景德镇求学的年轻人,在刻苦学习的同时,他们扶危济困乐于奉献,他们关爱校园心系社会。处处以雷锋为榜样,人人争为时代先锋。他们的爱心,潜移默化地影响并感动了景德镇这座城市20年。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当一届届陶院学子学有所成,把爱心从陶院带往各地的同时,又不断有“新鲜血液”加入进来。就这样,爱心的旗帜在一届届陶院学子手中传递。

  5月31日,是景德镇陶瓷学院爱心社成立20周年的日子。这天,历届社员们回到母校。第二届爱心社社长辛琪说,爱心社让我们在奉献的过程中,实现了爱的梦想,成就了我们青春最美好的记忆。

         与北大爱心社同为首批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

  1992年,辛琪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在众多学校社团中,他选择了学雷锋小组。作为爱心社的前身,校学雷锋小组成立于1987年,1991年被共青团江西省委授予“学雷锋先进集体”。

  “我觉得能够加入这个为他人服务的学生组织,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辛琪回忆,当时小组成员虽只有几十名,但大家志愿服务的热情非常高,经常在校内开展修理自行车、清洁校内环境、照顾孤寡老人等活动。辛琪还记得,当时小组一直尽心照顾一位孤寡老人,受到了学校的表扬。

  1993年,学校在学雷锋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爱心社。爱心社以“立足校园、服务社会”为活动原则,以“奉献爱心、呼唤爱心、宣扬爱心”为活动宗旨,成为与北京大学爱心社等同时间成立的全国高校第一批青年志愿者服务组织。时任党委书记、院长秦锡麟教授担任名誉社长。

  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爱心社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成员从每年几十人逐渐发展到每年几百人,至今拥有社员5000余名,开展志愿服务1000余次。20年来,爱心社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拥有了章程、社旗,形成了常委会、理事会、社员大会三级组织管理形式,设置了组织部、宣传部、生活部、天使部、外联部、敬老部和文体部等七个部门,并形成了爱心捐赠、爱心义卖、爱心回收、爱心认领、爱心敬老、爱心绿色环保、爱心晴雨表、爱心义务家教、爱心献血以及校运动会志愿者、预防艾滋病宣传等多项品牌活动。爱心社先后被授予“江西省优秀青年志愿者组织”、“江西省学习雷锋志愿者服务先进集体”、“中国大学生志愿者扫盲与科技文化服务行动’优秀志愿者服务队”等荣誉称号。

  坚持是一种品格

  爱心社在景德镇陶瓷学院30余个学生社团中有着“三最”之称:成立时间最长,有着20年的“社龄”;拥有成员最多,每年有近300人参与;影响最为广泛,课堂、宿舍、校园,到处都有他们的爱心身影。
 
  “你知道或不知道,它就在那里,不远不近;你看或不看,它就在那里,不早不晚;天晴或下雨,它都在那里,不离不弃。”这是学生在微博上晒出对爱心晴雨表的笑侃。

  为方便师生了解天气情况,1993年开始,爱心社在学校海报栏旁边悬挂爱心晴雨表,由爱心社专人负责,每天准时更新天气信息,风雨无阻。20年来,除寒暑假外从未间断,至今共预报天气5000余次。尽管如今通过手机就能轻易知道天气信息,师生们在上课或去食堂的途中经过海报栏,还是会不自觉地看一看爱心晴雨表,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爱心晴雨表让你觉得时刻被人关心,它已经不是简单的一种讯息,而是爱心和温暖的传递。”有同学这样评价。

  对第八届社长沈南来说,爱心社最苦的工作要属爱心专递。1999年,他一加入爱心社,就被分在爱心专递部。“我们的工作就是到收发室去领会无法处理的、地址有误或不详的信件或包裹,然后按着邮件上的姓名,逐个对照全校师生的名单,最后把信件准确无误地送到老师和同学们手中。”
从全校几千名学生中找出学院、姓名、班级,本就不易。一旦遇到重名的情况,就更如大海捞针。有的名字在学校有几十个,社员们就得逐一打听核对,甚至得多跑十几趟。有些同学使用化名或网名通信,社员们便张贴海报,让同学们与爱心社联系。有时景德镇其它高校的信误投到学校,社员们就骑自行车或坐公交送过去。
有一次,沈南和另一个同学去景德镇高专送信,途中突降暴雨,当几乎淋成落汤鸡的他们,怀揣着完好无损的信件,出现在景德镇高专的同学面前时,对方惊讶感动地几乎说不出话来。“每当看到同学们拿到信件喜出望外的神情,感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快乐,我们觉得付出非常值得。“

  从第十届开始,为提升工作效率,爱心社增设了信件服务台,把确实难以查找的信件摆上服务台,让同学们前来认领,更加快捷地收到信件。20年来,爱心社为师生送信件达1万余件。
让我们再来看这些数字:从2003年开始,爱心社每年购进一批小商品在校内义卖,至今筹集善款6000余元。
  
  2001年至今,1300余名社员参与爱心回收,定期到寝室回收矿泉水瓶、衣物、书籍等物品,共回收塑料瓶8万余个,筹集善款近万元。

  一滴水里见阳光。爱心社的志愿服务看似普通、平凡,却在20年的不懈坚持中,体现了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的爱心和诚心,体现了持之以恒的信念和毅力。

  接力是一种责任

  对江西师范大学毕业生陈苗来说,爱心社这三个字,将永远铭刻在她的人生中。为了庆祝爱心社20岁的生日,陈苗专门请假从外地赶回景德镇,与其他受助对象一起,在座谈会上分享了他们与爱心社的故事。

  2002年夏天,爱心社来到浮梁县湘湖镇桂花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走访村民的过程中,社员们了解到村里有个叫陈苗的小女孩,家庭非常贫困,父亲身体不好,母亲丧失劳动能力,全家仅靠养鸭子的微薄收入维持家庭。家中唯一值钱的破房子在2000年的一场大雨中倒塌,连被褥都不够用。无奈之下,2001年,还在上初一的陈苗只好辍学在家。但她是个好学的孩子,非常渴望上学,常常一个人抱着英语课本自学。社员们随即来到陈苗家,看到陈苗渴望而忧伤的眼神,社员们决定要帮助这个小女孩圆上学梦。
秋季一开学,爱心社立即在全校发起了向陈苗捐款的募捐活动,共募集一千多元捐款,一下子解决了她三年的学费问题,使得辍学一年的她重返校园。从2002年到2009年的八年间,爱心社每年都为陈苗捐款、捐衣物、送学习用品,共计12000余元,帮助她顺利完成了高中学业。
 
  “爱心社的哥哥姐姐为了让我爱心读书,千方百计地为我解决经济上的困难,还不断在精神上鼓励我,利用周末帮我辅导功课。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座谈会上,陈苗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而落泪。八年里,爱心社的社员们换了一届又一届,但对陈苗的资助从未间断。有的社员毕业之后,还经常打电话回来询问陈苗的情况。2009年7月,陈苗顺利考上江西师范大学。

  毕业后,陈苗被宜春一家四星级大酒店聘用,从事酒店管理工作。 “知识改变命运,爱心社圆了我的大学
梦,也给了我一个精彩的人生。”陈苗说,她所能做的,就是将心中的感恩转化为爱心,去帮助那些像她一样需要帮助的人。

  座谈会上,家住陶阳南路的80多岁的余大爷向大家展示了他的日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的是爱心社13年来看望他的次数以及帮扶内容。

  2002年,余大爷患青光眼需要做手术,两个子女均在外地工作,身边连个照顾的人都没有。余大爷正忧心之时,爱心社正好来到陶阳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得知了余大爷的烦恼后,社员们决定在余大爷手术期间轮流看护并照顾他。两周后,余大爷康复出院,从此与爱心社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节假日,社员们都会拎着水果去看望他,陪他聊天,收拾家务。有几次,余大爷的子女不能赶回来过年,几个社员主动放弃回家过年的机会,留在景德镇陪余大爷共度春节。爱心社每一次换届,老社长总会带着新社长来到余大爷家,把新成员介绍给他认识。
 
  “他们不是我的子女,却胜似我的子女。他们13年的陪伴,给予我这个孤单的老人快乐和幸福,让我有了一个温暖的晚年”。余大爷的心声让在场所有人动容。

  就这样,20年来,一届届社员们接过爱心接力棒,在实际行动中传递了温暖、力量和梦想,让爱心之路、爱心之梦延续。成立至今,爱心社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80余次,捐助衣物以及生活用品约3.5万元;每年有100余名社员参与义务家教,共辅导小学生1100名,累计家教课时量达5100小时;共组织30支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乡村和社区开展文艺演出、法律宣传等志愿服务。2002年至今组织志愿者献血1217200ml,相当于约240人的人体血量总和。2009年,爱心社被评为江西省首届十佳青年道德集体。省内仅两所高校志愿者组织获此殊荣。

  精神是一种力量

   “爱心社在奉献爱心的同时,还完成了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宣扬爱心、传播爱心。“景德镇陶瓷学院党委宣传部长曾德生认为,爱心社20年来积极传播志愿服务的理念,成功打造了爱心文化,并将其融入到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中,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在爱心社的辐射和影响下,近年来,景德镇陶瓷学院红飘带、绿色服务团、常青藤、螺丝钉等青年志愿者组织如雨后春笋,学校现有青年志愿者组织12个,每年拥有2000余名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0余次。
爱心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促进了“崇德尚学、陶冶成器”的大学精神的渗透与传承,奉献、感恩、自强、回馈的理念深入师生内心。多年来,许多知名校友在校内设立奖学金,帮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至今已有校友名义设立的奖学金10余项。2008年,各界校友共同捐资700多万元成立了景德镇陶瓷学院教育基金会,成为江西省高校中唯一一个教育基金会,至今已资助200余名学生,颁发奖学金60余万元。

  受到资助的学生饮水思源,自立自强,先后连续涌现了四届“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008年,4名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同学主动捐资10000元成立“爱心互助基金”。之后,每年先后有18名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主动找到爱心社,为爱心互助基金注入资金约3.6万元,共资助贫困学生57人。

  在校外,爱心社长期对接服务的5个社区,4个街道,先后成立了由社区居民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为社区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志愿服务。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100多名社会人士响应爱心社爱心微博的倡议,共同捐资购买帐篷寄往灾区。爱心文化的社会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

  今天,对再次回到母校的社员们来说,这是一次爱的溯源之旅。他们共同构筑的那个爱心梦想,在20年的爱心传递和薪火相传中,得以实现和延续。

  关于下一个20年,新一群年轻人又有着新的期待。现任社长龚家龙说,爱心社今后的目标是走出校园,走出江西,与全国与其他青年志愿者组织合作,共同打造志愿服务品牌,进一步提升爱心社的社会影响力。
这个梦想是一个新的起点,它是上一个20年梦想的延续,又将汇聚更多人的梦想。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