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瓷都时评 » 正文

市场火热 批评失声——写在景德镇市陶瓷评论家协会成立之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1-09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626

  在全球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和中国股市“疲软”、楼市“调控”、经济“通胀”的今天,艺术市场的火爆,令艺术界、投资界、收藏界为之兴奋。但与此相反的却是艺术陶瓷批评集体失声,集体无语。

  众所周知,艺术品市场的建立和健全,必须依靠正常的运行机制,而艺术批评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当前艺术品价格体系较为紊乱,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一是一些批评家、媒体人员不负责任地胡乱吹捧:二是画廊或经纪人素质低下,与艺术家里应外合,哄抬价格;三是收藏家(投资家)或经纪人文化审美品位不高,缺乏应有的艺术素质。

  所谓“艺术批评”,狭义的说,“艺术批评”是对具体的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作品和具体艺术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评价和判断。它一方面指导着艺术家的创作向具有较高艺术价值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又引导着投资收藏者朝正确的文艺市场方向进展。

  当下进入陶瓷艺术市场的“热钱”越来越多,而艺术批评也被金钱和利益“绑架”。综观当下的艺术批评文章,大都是歌功颂德的多,严肃批评的少;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某某创史人”、“某某第一人”个“大师”、“大王”比比皆是,很难看到真正意义上的批评。

  此外,一些艺术家雇“枪手”给自己“吹”喇叭、“抬”轿子,恶意“炒作”,并通过贬低、打压他人的不正当竞争方式,以达到提高知名度、美誉度的目的。这些行为势必引起艺术市场审美标准、价格体系的紊乱,不仅极易误导收藏、投资群体,而且,也不利于艺术家个人的发展,更不利于整个艺术市场的繁荣稳定。

  艺术批评沦落为集体失声,究其原因,一是批评家被金钱冲昏了头脑:二是批评家没有传播宣传平台,而商业化运作的媒体对于艺术批评性的文章审稿较为“谨慎”,稍微“出格”的批评性文章一般不予刊发;三是目前艺术家大都愿听表扬之词和赞美之声,没有闻过则喜的“勇气”和“胆魄”,批评家稍有不顺之词则大动肝火。例如,闹了半年的著名画家范曾状告艺术评论家郭庆祥案,一审判决《郭文》对范曾的诗、画、书法、作画方式及人格分别做出了贬损的评价,应向原告书面道歉,并赔偿原告精神损害抚慰金。艺术批评界,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导致批评家集体失声。

  著名教授、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谢冕曾疾呼,评论家要排除人情、权势、金钱的干扰,要靠自律和个人良知,发出独立的批评之声。

  笔者以为,培育健康的艺术市场,艺术批评家要敢于发正直之声、真诚之声。尤其是在艺术市场火热的今天,敢于真实的解说艺术品的真、善、美,这也是艺术批评家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

  当前,要做到“市场火热,批评有声”,这不仅需要陶瓷评论家协会和艺术批评家,坚持批评的客观性、学术性,逻辑的严谨性,沿着艺术的发展规律,开展实事求是的、高格调、高品位的艺术批评活动:还需要艺术家具有闻过则喜的宽广胸怀,和直面批评的勇气与大度;更需要政府、美术高校、媒体等相关部门对艺术批评提供多元的传播平台、宽松的舆论环境和精心的培育与呵护。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