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南昌新闻 » 正文

南昌报道:历史的诉说与回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14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15898

文创产品雁鱼灯系列

  本报记者 钟秋兰 文/图

  近几年来,没有哪一个考古遗址发现,能像汉代海昏侯墓一样引人注目。随着文物出土,沉睡千年的海昏侯国和海昏侯刘贺,其神秘的面纱被层层揭开。如今,海昏侯国考古遗址公园(一期)的建设即将竣工并迎来开园开放,人们的目光再度聚焦于此。

  那么,遗址公园到底“长”什么样?规划、定位及陈展有何特点?请随我们一一看来——

  发现一个有热度的“海昏国”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所在地,位于新建区大塘坪、铁河两乡,在这里,有海昏侯国国都紫金城城址、墎墩山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墓园、城址西部墓葬群以及城址南部墓葬区,构成了城址、历代海昏侯墓园、贵族和平民墓地为核心的一系列重要遗存。

  可以说,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格局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典型汉代列侯国都城聚落遗址,对于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社会文化价值。

  自2011年考古发掘以来,遗址考古勘探约530万平方米,考古发掘约1万平方米,包括2座主墓、7座祔葬墓、1座车马坑,以及墙体、道路、排水遗存等。

  紫金城城址的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城墙总长约7516米,为双重墙体,内侧墙体高于外侧墙体,较外侧墙体保存完整。内城(小城)又称宫城,位于外城东城墙内侧,平面呈近长方形。东西最长约403米,南北最宽约345米,初探发现560余处遗迹。

  刘贺墓园遗址占地约4.6万平方米,整体保存完整,主墓、车马坑、祭祀祠堂、墙体等地下遗址清晰可辨。遗址出土文物包括金器、青铜器、玉器、漆器、木牍、竹简共计1万余件(套)。

  由于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2013年,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考古发掘成果一经公布,即囊括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中国考古学会2011—2015年度田野考古奖、国家文物局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首届中国考古大会“考古资产保护金尊奖”等中国考古四大奖项。

  2016年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入选国家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2017年入围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2019年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项目被授予第四届“世界考古论坛奖·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奖”。

  六大功能区凸显高起点规划

  一时之间,遗址出土文物成为江西文化的“网红”,不断举办的学术会议、座无虚席的专题讲座、丰富多样的相关文艺创作持续着“海昏热”。

  随之而来的海昏侯国遗址保护利用和遗址公园建设,强调高标准建设遗址公园,将其打造成江西文化的“新名片”;南昌市提出“加快推进海昏侯国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打造全省旅游核心城市和国内重要、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目前,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正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有变化、三年成雏形、四年保开园、五年创品牌”的工作安排,以“项目建设”和“开园提升”为主线,推进遗址公园建设和开园提升。高标准高水平的规划设计理念之下,一张“新蓝图”正向市民徐徐展开。

  《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保护规划》《南昌汉代海昏侯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相继获批出台。海昏侯国遗址公园规划范围约12.03平方公里,体现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展示、休憩三大功能,按照“一城携两群、一馆加一区、一心带两组”的展示利用结构,将海昏侯国考古遗址公园划分为遗址博物馆区、墓葬展示区、紫金城展示区、考古预留(待定)区、入口功能区、历史体验生态休闲区等6大功能区。

  遗址公园所在地新建区大塘坪乡、铁河乡列入海昏侯国遗址文化旅游景区范围41.16平方公里,中心区范围6.58平方公里,包含三个组团,形成“一核、一带、三组团、五片区”的空间结构,突出文化遗产展示、文化体验、滨湖生态旅游、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农业等五大主导产业。

  海昏侯遗址博物馆“长”什么样?

  海昏侯遗址博物馆(下称遗址博物馆)“长”什么样?这是许多读者都非常关注的。

  从南昌市红谷滩新区驱车出发,顺着赣江大道、金山大道驶入海昏大道,43公里的路程只需53分钟左右即可到达。

  抵达遗址公园,记者发现,曾经偏远的乡镇已经面貌一新。整个遗址公园一期主体建设基本完工,只余部分细节还在打磨,遗址博物馆已进入内部布展阶段。

  遗址博物馆在设计上,遵循《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提出的对原有地形地貌进行“整体保护”与“最小干预”原则和海昏侯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提出的建设原则,将鄱阳湖西岸低伏丘陵与农耕景观作为遗址所在区域的典型地貌特性,真实、完整地保护海昏侯国遗址的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保护与遗址直接关联的岗地地形地貌,实现遗产价值的整体保护。

  遗址博物馆建筑整体的形态塑造、空间设计、环境营造等多个方面,都充分借鉴了海昏侯墓出土文物的艺术特征,在多个层面立体显现海昏侯国元素与汉文化特征。

  遗址博物馆建筑的设计总思路,采用海昏侯墓葬出土文物中多次出现的龙形图案,更引水相连,以谦逊低伏的龙形姿态掩映于山光水色阡陌田垄间,总体空间格局由东西两侧刚柔并济的带形空间,于广场前汇成正面形象,与山川地脉穿梭相融,在暗示入口轴线的同时,形成丰富多变或开散或幽静的内向庭院。

  遗址博物馆公众参观主入口面向南侧,有长达168米的广场延伸至水面,同时,168米的进深也象征着海昏侯国168年的在世历史。主入口广场分为三段,象征第一代海昏侯刘贺集帝、王、侯三种身份于一身的传奇人生;主入口广场33级台阶,象征刘贺33年的生命历程。入口广场的列柱,既是广场的照明设施,又记载了海昏侯国相关的历史人物信息,博物馆东侧的另一处长达147米的主题性浮雕,将人流引入主入口大厅(序言厅),内容为汉代海昏侯国的文明与历史,成为博物馆主入口空间最具主体性的文化元素。

  遗址博物馆的建设外墙,自下而上采用由暖灰色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板,向玉砂玻璃渐变的干挂幕墙,变而有序,喻示从土层中逐渐显露的“王气”。

  届时,游客可乘坐电瓶车或游船到达广场南端,在山形水脉的环抱中步入博物馆。

  游客展示服务中心尽显“海昏”元素

  游览车从遗址公园西南驶入,远远就可以看到一个玉璧形状的白色环形建筑物,架设在陆地与水系之间,田野清新,鹭鸟环绕,相当打眼。据介绍,这就是遗址公园游客展示服务中心。

  作为遗址公园西南入口,展示服务中心集综合展示宣传、游客服务、交通集散与换乘、商业配套、管理后勤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功能分区明晰,合理配置各种设施,高效组织多条流线,为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建设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并为进一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必要的设施支撑。

  为什么展示服务中心是打眼的白玉瑗璧形?工作人员介绍,玉是中国独有的对尊贵身份和高尚品德的象征,汉代是我国玉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用玉的习俗和典章已经日臻完善。展示服务中心以象征王侯身份的玉瑗和用于“礼天”的玉璧为造型,通过“瑗璧礼天”的形态,在遗址公园的入口向天地四方昭示“王之场域”的起始。

  展示服务中心立面自入口地面至檐口高度控制在12米,横向最大跨度60米,上部曲线变化微妙舒缓,下部临水起拱飞架于独洲湖半岛及岸线,与湖光山色相辉映,综合容纳了咨询换乘、休憩茶饮、展示宣传、演艺会场、VIP休息、管理用房、设备用房等七大功能板块。

  整个展示服务中心在形态塑造、空间设计、环境营造等多个方面,充分借鉴海昏侯国遗址出土文物的艺术特征,凸显海昏侯国元素与汉文化特征。

  游客中心另设有台阶通向下部游船码头,实现水陆两种模式的游览换乘。

  由于遗址公园位于鄱阳湖畔,在这里,白鹭经常在水面环飞起舞,届时进入正式运营,伴着天光水色,游客们从水路坐船去遗址博物馆,于桨橹声声、灯火摇曳中,感受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高标准、高要求进行大遗址建设

  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建设作为打造南昌“文化之城”“山水之城”等“五城”发展战略的重要支点,作为“彰显省会担当全市十大文化重点工程”的核心项目,是南昌市举全市之力奋力打造的文化“新名片”。

  除了改进博物馆陈展,推动刘贺墓园主墓的遗址展示,园区的旅游业态也逐步在丰富。目前,遗址公园内已建成餐饮商业配套(商业水街);游客中心设有龙文化展示馆、自营超市、汉画像拓片展;博物馆设有轻餐饮、海昏匠坊(文创产品商业街)、海昏金局、孔子学堂等。

  日前,博物馆正在进行内部陈展阶段,准备迎接8月中下旬的内部试运行;值得一提的是,海昏侯文创产品也成为馆区海昏匠坊的亮点,马蹄金、雁鱼灯等等具有海昏元素的产品为国内前沿设计公司设计,“萌萌哒”的海昏侯形象更让人忍俊不禁。据介绍,博物馆自营官方文创商店已完成备货25个品类、125款文创产品,商业街自营项目合作代销文创产品完成备货700余款;正在加强与陶溪川等文创公司的对接合作,丰富“天工开物”等系列文创产品。

  海昏侯遗址公园对标良渚遗址公园建设,把最终的目标定位在全国5A级景区来打造,成为江西文化的“新名片”。

  除了博物馆、展示服务中心已经完工,刘贺墓园保护展示工程(一期)也已完成,包括3号至9号墓及4号至6号墓墓前的祠堂遗址,东门、北门及门阙遗址,园墙遗址及主墓前的祭祀建筑遗址等都原位呈现。

  走在刘贺主墓前,时光仿佛在倒流。天光云影下,当年守墓人的门阙遗迹历历在目,祭祀建筑遗址清晰可辨,而墓园内留存的三口古井,井水幽幽,似乎还回荡着来自汉代的久远回响……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