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赣州新闻 » 正文

赣州报道:产业挑起富民大梁——赣州市大力发展产业推进高质量脱贫纪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7-19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13354

  产业挑起富民大梁

  ——赣州市大力发展产业推进高质量脱贫纪实

  绿意盎然的夏日,宁都县青塘镇湖丘村蔬菜大棚里一片葱郁,大棚内外处处焕发出勃勃生机。“一棚菜撑起了一个家。”脱贫户孙罗秀说,现在蔬菜价高又俏销,如今已连续卖了多茬蔬菜,每茬收入1.5万元左右。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基础,培育产业是脱贫致富的出路。在打好脱贫攻坚战的路上,我市按照“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创新一套利益联结机制、扶持一笔资金、培育一套服务体系”的“五个一”机制,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探索了一条适合赣南地区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如今,赣南这片红土地上形成了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致富门路的良好格局,产业扶贫正挑起兴民富民的大梁。据统计,全市通过贫困户直接发展产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结方式,累计覆盖带动26.67万户贫困户增收,占全市贫困人口的92.8%。其中,引导直接发展农业产业涉及贫困户18.42万户,占总带动数的68.3%;通过要素入股、土地流转、就业务工等方式,联结带动贫困户8.53万户,占总带动数的31.7%。

  拔穷根,发展产业是根本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贫困地区只有通过发展产业,才能实现永久脱贫。

  望着山上一片绿油油的脐橙树,瑞金市黄柏乡龙湖村63岁的果农邓大庆心里十分高兴。“看这长势,今年又是个丰收年。”他说,全村54户贫困户依托脐橙产业实现脱贫。2019年,该村脐橙种植面积超过3200亩,实现产值2100余万元,人均年纯收入达1.5万元。

  山上栽脐橙、田里种蔬菜。宁都县青塘镇社岗村贫困户孙九明在村里的蔬菜基地忙碌开了,他今年承包了3个大棚,种上了辣椒、丝瓜、茄子、网纹瓜等。2019年,宁都县建设大棚蔬菜基地约有1.2万亩,吸纳贫困人口种植就业3000余户,带动贫困户1万人增收,实现了户增收2万元以上。

  打赢脱贫攻坚战,选好产业是关键。近年来,我市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村因户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全市在重点发展脐橙、蔬菜、油茶三大主导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水果、茶叶、白莲、中药材、特色水产、禽蛋等特色农业产业,同时,引导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农业社会化服务、休闲农业等产业项目,一大批贫困群众依靠发展产业实现增产增收脱贫致富。

  如今,赣南脐橙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民“摇钱树”,累计带动全市100万人脱贫增收。油茶树成为赣南人民的“绿色银行”,累计辐射带动5.7万户贫困户脱贫增收,19.5万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800元。赣南蔬菜产业成为新的富民产业。截至2019年底,全市累计建成规模蔬菜基地25.9万亩,其中设施大棚面积20.95万亩,累计带动4.36万户贫困户增收,全市90%以上的规模蔬菜基地已成为扶贫基地。

  南康家具、石城白莲、宁都黄鸡、兴国灰鹅、崇义刺葡萄、上犹高山茶、会昌小南瓜、赣县红蜜薯,以及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光伏发电、农村电商等……赣州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在红土地上遍地开花,村村至少有2个以上特色产业,贫困群众“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

  利益链,紧密联结贫困户

  前不久,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的108户贫困户开开心心地领到了今年第一笔分红。村民张忠华说:“现在村里发展富硒蔬菜产业,让大家都走上了致富路。以后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越来越红火。”

  于都县梓山镇600户贫困户通过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3000万元入股山东苏成公司蔬菜产业,公司每年按照9%保底分红,每户贫困户每年可享受4500元分红。

  兴国县结合实施学生营养餐计划,推进配餐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进行合作,建立营养餐食材专供基地,采取合同制订单收购模式,带动贫困户参与订单生产,带动脱贫3200人,户均年增收2万多元,开辟了一条绿色精准扶贫的新路径。

  宁都县通过“七统一分”模式,培育159户贫困户成为基本菜农,人均承包7亩钢架大棚发展茄果类高品质蔬菜,户均增收5.6万元,稳定实现脱贫目标。

  崇义县龙勾达翔蔬菜基地,总面积1200亩,其中流转77户贫困户、68.7亩土地,户均年增收446元;吸纳贫困劳动力37人,人均年增收1.6万元。

  石城县大畲村打造了500亩连片赏荷体验区和白莲物种园,修缮了南庐屋、紫气腾光等古民居,带动当地贫困户吃起了旅游饭。

  ……

  近年来,我市推广“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公司+基地+中介+贫困户”“公司+贫困户”“互联网+特色农产品”等经营模式,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与贫困户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贫困户利用土地、林地直接流转、入社托管、作价入股、资金入股,参与产业发展,从中获得收益。

  三年多来,全市分别新增合作社、家庭农场6389家、5660家。目前,全市累计培育新型农业主体4.03万家,其中实现联结带贫的主体1.09万家。围绕建设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致力打造十大旅游龙头企业、百个旅游扶贫重点镇、千个旅游扶贫示范点,引导贫困户参与旅游开发,全市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5个,带动发展休闲农业经营主体2502家,受益贫困人口近30万人。

  强产业,政策服务不能少

  “龙下灰鹅基地仅仅用了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土地流转、规划设计到建设竣工投产。将占地面积120亩的荒夷建设成2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养殖基地,年可出栏灰鹅5万羽以上。”兴国县隆坪乡龙下村村民吴永柏说,有了政府的支持和产业政策的保障,让我更有信心带领村民一起养鹅来发家致富。

  近年来,我市积极大力培育各类服务组织,抓产业规划编制,抓技术指导培训,抓信息引导服务,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全市每年培训贫困人口达5万人次以上。同时,启动建设“益农信息社”2222家,引导贫困村、贫困户应用新的销售理念和模式,解决土特农产品销售难题。

  围绕破解产业扶贫资金需求大、融资难问题,我市在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的基础上,以扶贫资金提供担保的形式,创新“产业扶贫信贷通”“油茶贷”、农房抵押贷款等金融产品,确保各类有信贷需求的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能贷到款。

  以“产业扶贫信贷通”为例,市财政每年筹集10亿元风险缓释基金,按照1∶8的担保比例,每年撬动80亿元银行信贷资金发放免抵押免担保的“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产品,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农业市场经营主体分别给予50%、100%的贷款利息补贴。

  据统计,2016年到2019年,全市累计发放扶贫贷款867.97亿元,其中“产业扶贫信贷通”发放资金185.67亿元,支持22.97万户贫困户、惠及4746家农业市场经营。

  借着扶贫政策的“东风”,我市各地大力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采取“村集体+公司”“村集体+合作社”等模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补齐扶贫产业短板。大余县黄龙镇大龙村在现有基础上种植花生32亩、油茶50亩,并通过对村级集体15000余亩进行集体山林经营权流转发包,持续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发展,今年该村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有望达到50万元以上。

  产业扶贫方兴未艾。赣州凭借产业扶贫栽下的“摇钱树”、形成的“聚宝盆”,让越来越多的老区贫困群众甩掉了“贫困帽”,走上了小康路。(记者温居林)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