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鹰潭新闻 » 正文

鹰潭报道:民生工程大于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7-08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8622

  通讯员彭建兵 潘有浪

  5月22日,花桥库区最后一户移民顺利签约,1669户移民户比征迁第一时间节点6月19日提前28天全部完成房屋征收协议签约。作为全国3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花桥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可满足鹰潭市城区、贵溪市城区及周边百万人的生活用水,满足下游6.57万亩良田的灌溉用水,实现年发电量907万度,将贵溪市文坊镇河段的防洪能力由8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无疑是鹰潭地区近年来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

  不忘初心勤为民,民生工程大于天。为切实把民生工程做好做实,鹰潭贵溪两级党委政府将花桥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来抓,鹰潭市成立了专门的花桥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部署工程建设。市委书记郭安深入一线调研指导,对安置区规划、配套设施支持、移民产业定位等工作把关定向。时任市长于秀明亲任领导小组组长,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精心指导,科学调度,确保了工程建设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

  贵溪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优先给予政策支持,优先安排人员物资,举贵溪全市之力强力推进。为做好工程前期移民搬迁工作,贵溪市从各单位抽调178名干部成立花桥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政策法规组、后勤保障组、征地组和6个征迁工作组,按照建设总体要求,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推进库区移民安置和土地征收工作。对征迁涉及的2个乡镇6个村委会,由副县级领导挂点指挥,实地指导各项措施落实。

  出台搬迁方案,落实安置措施。贵溪市组织专门人员深入调研,吸收借鉴省内外相关经验,形成方案初稿组织村民讨论后修改,然后再讨论、再修改,如是再三,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历经一年多后,最终把贵溪规划区外一贯征收政策与水库征迁群众淹没线外无农田耕种等实际情况相结合,拿出了一个既让村民满意、又照顾到低收入、贫困户、五保户、单身汉等弱势群体的搬迁工作方案。一户一宅安置、一户一套安置、定点有土安置、商品房安置、货币补偿安置,五种安置措施充分满足群众需求。砖木结构人均面积不足40平方按40平方结算、工作单位和户籍均在文坊的无房人员可选择一户一套安置、未办理婚姻登记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并已生育子女的纳入被征收家庭人口,签约奖、腾空奖、搬迁费、临时安置过渡费,处处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这一主旨。

  为提高征迁工作效率,在推进征迁过程中,各级干部不断开拓思路,充分借鉴吸收其它地方征迁先进经验,创造性地采用一系列有效实用的移民搬迁“花桥经验”。建立由贵溪市花桥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领导小组副总指挥、政策法规组组长、移民监督组组长、办公室主任律师组成“五人决策小组”,该小组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到现场遇到的问题,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政策法规做出及时反映,准确快速解决水库移民征迁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设立了外迁有土安置,外迁户除享受《补偿方案》约定的其他奖励、补助外,每户还享受每户6万元的外迁奖、每人5000元的人口奖,另外还有0.5亩的水田,吸引81户库区移民选择外迁安置。创立村小组抱团签约选房机制,村民60%以上完成签约的村小组可以以村小组为单位进行团体选房,再由村小组牵头进行村组内部选房,充分尊重了村民的同村情结,征迁工作涉及的42个村小组全部集中签约选房。

  为保证工作进度,鹰潭市花桥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每半月召开一次调度会,贵溪市主要领导每周调度一次工作进展,花桥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指挥部对具体工作采取每天调度,鹰潭、贵溪、花桥公司、建设单位无缝对接。成立临时党委、临时党支部,发挥党员先锋示范、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在鹰潭市委的领导下,贵溪各级党员干部以水库移民搬迁工作为己任,积极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征迁组干部吃住在村,白天进村入户开展调查摸底、政策宣传等前期工作,晚上召集村民开会,广泛听取移民户的意见和建议,打捞存在的问题。吊桥征迁组下设7个小组,组长周光南带领30名干部负责414户的征迁工作,每天吃住在村里,白天走村串户,为老百姓讲政策、解困惑,晚上召开协调会,集体会商,常常是半个多月才能回家一次。

  为让群众搬得出、留得住,搬迁所在地文坊、樟坪两乡镇搬迁未动,产业先行。文坊镇专门在搬迁地建设了800亩的产业园。目前一期300亩已开始动工,已有5家企业开始落地生根。同时投资50万元建立起蝎子养殖基地,利用“公司+农户”的形式可以带动1000户农户发展蝎子养殖。樟坪和文坊两地还充分利用山水优势,发展生态旅游,让青山绿水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聚宝盆”。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