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鹰潭新闻 » 正文

鹰潭报道:邱开良的锔瓷人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6-16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14236

  邱开良向记者介绍,这件土瓷瓶没有破,但也打了五个锔钉,有添丁添福、五子登科的含义,是嫁妆。 记者 严米金 摄

  本报记者 严米金

  中国有句古话,叫“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说的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再修复起来的技术,在宋朝名画《清明上河图》里,就可以看到街边锔瓷的场景。到如今千年以后,会这门绝活的艺人越来越少。在贵溪市泗沥镇中村村,就有一位锔瓷人,一件件破损的瓷器在他手里又活了起来。

  他叫邱开良,今年41岁,鹰潭地区唯一锔瓷技艺传承人。他传承的是爷爷的手艺,但现在锔瓷已成为他的一门爱好和收藏。

  “锔工”尽瘁细致活

  走进邱开良的工作室,颇有些特色。墙上挂着《清明上河图》里“锔瓷人”,他自认那是中国锔瓷的老祖宗;桌子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瓷器,这些古董级瓷器都有一个特点——它们都曾被打破,又经过锔瓷人重新修复。

  锔瓷工作台设置在一个小长桌上,地方虽然小,但摆设得井井有条,上面是各种各样的工具,几件正待修复的瓷器摆在桌子中央。邱开良工作得聚精会神,有一个精致的细碗裂成了两半,杯口沿处有一磕碰缺口,他仔细观察碎片的碴口,凝神的样子仿佛在做陶瓷鉴定。他小心地将各个破裂的碎片摆正,对上碎片拼接起来,用绳子反复扎紧。“金刚钻”登场了!这造型古怪的工具,一看就是有年头的,这可是邱开良世代家传的“衣钵”。邱开良专注地做着活儿,不说话,操持着金刚钻开始在裂缝两边钻孔,只见他来回拉动钻杆,带动钻头旋转,动作娴熟,对力道的把握胸有成竹。直到一鼓作气把眼打好,邱开良才说:“锔活是手艺,更是巧手艺,最难在打眼儿。”

  一般来说,锔瓷全过程包括了清灰、找碴、捆绑固定、打圈绷紧、打眼、锤钉、瓷粉糊胶、防漏等步骤。在外人的眼中,看起来并不难,但每个步骤都是细致活。

  孔全部钻成,邱开良开始做锔钉,“锔瓷最重要的就是锻制锔钉”。每个小锔钉都是先由铜板剪成两毫米宽的枝条,再剪成小小的菱形。邱开良的锔钉是铜片,延展性好,而且不会生锈,“看,都金光闪闪”。邱开良选好钉子,揳进钻孔,朝每个钉子敲了一锤,一排敲下去,钉子已经跟碗咬在一起难分彼此。锔活看似简单,实则不然,每一步操作都考验着匠人手头功夫的准确性和熟练度。对上碎片,细绳绑定,上弓打眼,截铜造锔,扬锤敲锔……特别是钻孔时要钻到瓷器厚度的2/3,留下1/3,这样锔钉之后不存在漏水的可能。上锔钉更是非常有讲究,只能打一锤,恰到好处地将锔钉嵌入到位。邱开良向记者展示刚刚重生的碗,内部一点都没有补过的痕迹,在碗里装上水滴水不漏。

  “毕业”那天便失业

  邱开良是从爷爷的手里传承锔瓷技艺的。他从小目睹了爷爷将一只只碗、一个个瓶重新修复的全过程,并下意识地牢记于心。

  受爷爷潜移默化的影响,邱开良从小就对锔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锔瓷,我并没有真正拜过师。”邱开良说,小时候,也就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了,随着经济发展,一只瓷碗在普通百姓眼中也值不了几个钱,找锔匠修碗的活已经很少了,那时他爷爷年纪也大了,很多时候都在家中摆摆他的老手艺。10岁时的邱开良对爷爷的手艺很好奇,没事就跟着爷爷转,于是爷爷就教他。邱开良记得,爷爷教他的第一步,就是用筷子夹花生米,将一盘子花生米夹到另一个盘子里,一整天夹下来手都是酸的。

  “夹花生米就是锻炼臂力和手臂稳定性。”锔瓷活儿不重,但需要稳定的臂力,特别是在打眼时,重了会打破碗,轻了打不动。十六岁那年,他开始系统学习锔瓷技术。从扎箍、打洞、上钉、钉钉、摸胶…每个环节都需要耐心细致,一丝不苟,反复训练,直到熟练掌握。

  然而命运跟他开了个玩笑。“等我学好锔瓷手艺,社会上已经找不到饭吃了。”邱开良笑着说。那时都已经九十年代后期了,老百姓破了的碗,直接就扔了,哪里还有要修的——买一个碗才几块钱,修一个碗倒要几十块钱。

  爷爷传给邱开良的除了手艺,还有一副年代久远的锔瓷挑子,当年锔匠走村串户时,就是挑着这个挑子出去的,外面看似普通,其实里面的设计非常精窍,里面有风箱烧炉、有各种各样的工具……

  锔瓷而来的收藏

  学得一身锔瓷手艺的邱开良,16岁后去了福建找工作,进了鞋厂。

  从那时起,邱开良的手上有了几个活钱,虽然不多。空闲的时候,邱开良也上街逛逛,他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就是逛一些卖瓷器的地摊。因为怀着锔瓷的手艺,他总是仔细地寻找地摊上那些锔过瓷的瓷器。在邱开良的眼中,这一个个锔过瓷的瓷器,内涵的是一个个朴素的故事。

  后来,邱开良回贵溪开店,但他更爱收藏锔瓷了。很多时候,他都在乡下村庄穿梭,收购瓷器特别是锔瓷。

  在邱开良500多件的收藏品里,有着各种各样的锔瓷,年代很久远了。因为收藏,他专心去研究瓷器,颇有心得。其实在以前交通不发达时,瓷器是非常珍贵的,一些大户人家在嫁女时,要派出专门的人去景德镇购买瓷器,来回好多天,因此,瓷器破了之后,他们都会收集起来,等到锔瓷人上门时进行修补,因此,以往锔匠大多是大户人家的工艺客人。在一个大碗,密密麻麻地钉了70多颗锔钉,可见这个碗当时已经很破了,但主人仍然舍不得丢。但也有另外一种情形。在邱开良收集的锔瓷中,有一个土瓷罐,并没有破痕,但也钉了五个锔钉。“这是以前普通百姓的风俗习惯。”邱开良介绍说,这是以前嫁女时的嫁妆,娘家人特别在土瓷罐上钉五个锔钉,寓意是“添丁添福、五子登科”,是美好的祝福……一件件古色古香瓷器上都折射出高超的技艺、勤劳的智慧和灿烂的文化。

  锔活传世品位高

  和传统的“锔匠”大不一样,如今的邱开良只是把锔瓷当作一种爱好、一种传承。

  “锔活代表的不仅是一种手艺,也是中国文化的延续与传承。必须要大力宣传,不能让这门手艺失传。”邱开良表示。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传统行当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作为传统老行当中的一员,锔活也面临着岌岌可危的困境。机械批量生产所带来的瓷器贬值,将锔活赖以生存的基础彻底摧毁。邱开良不无忧伤地说:“从前是碗贵钉贱,一只普通的瓷碗也要5毛或1元,锔一个钉才一两分钱,最贵也只有5分钱。现在恰恰相反,锔一个钉几十元,买一个碗才三五元。”这是邱开良生活中最大的忧虑——这个寂寞活儿没人愿意做,传承堪忧。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没听说过锔瓷这事了。”邱开良感受到传承的紧迫感,“手艺是人身上带着的一种技能,人走技艺肯定要绝,我想做展览,把自己收藏的锔瓷都摆出来,让大家都来认识认识。”他还希望能将手艺传承下去——将手艺外传给更多的有心之人,使锔瓷绝活绝技传承下去,如果不能传承下去,那将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