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国际国内 » 正文

南台湾为何成绿营"票仓":"肚子扁扁也要挺阿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4-22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551

南台湾选举文化多重透视

  南台湾,一般指的是浊水溪之南的地域,大致包括云林县、嘉义县、嘉义市、台南市、高雄市、屏东县。

  以浊水溪为界,南台湾和北台湾是地域上的区分。然而这种地理的概念,跟政治版图的划分产生了某种联系。每逢选举或有议题操弄之时,“北”、“南”难免不披上“蓝”、“绿”的色彩。

  在台湾,地域和“颜色”到底有没有关联?南台湾为何经常是绿营的传统票仓?虽然两岸交流交往的大趋势得到了两岸民众的认同,为什么还是有深绿的“铁杆粉丝”?就这些海内外关注的问题,记者专访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朱双一教授,请他从文化的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

  “肚子扁扁也要挺阿扁”?

  记者:大陆民众远观岛内,常常会有疑问,陈水扁家贪腐弊案爆发,最近又爆出扁任内3万余件公文失踪,丑闻不断,为何在南台湾还是有“铁杆扁迷”呢?

  朱双一:我讲个例子。几年前,由于陈水扁当局政策上的问题等原因,不少台湾南部农民陷入生活困境,可到了选举的时候,一些南部农民还是表示:“肚子扁扁也要挺阿扁。”这个现象该怎么解释?

  事实上,在台湾的现实政治中,“认同”是重要问题之一,因为“认同”直接决定了将票投给谁。“认同”当然与现实利益相关,但“利益”绝非唯一的诱因,文化有时是决定“认同”取向,也就是选票流向的更重要因素。

  因此,在解读岛内类似“肚子扁扁也要挺阿扁”现象的时候,文化的因素不能忽视。在岛内,有其特殊的族群文化。就陈水扁来讲,他出生在台南乡下一个世代贫困的农民家庭,从草根攀上岛内权力巅峰,对南台湾的人来讲,这样一个现实版的励志故事,使得陈水扁曾经是南台湾不少人心目中的“骄傲”。特别是对于与陈水扁一样,祖先同是闽南移民的闽南族群来讲,更是如此。还有,闽南文化讲“搏感情和讲义气”,所以一些民众会在陈水扁弊案缠身的时候仍表示“既然曾经挺过扁,就要一挺到底”。当然,“挺扁”跟赞成“扁的政治主张”或是挺“独”之间,并不能完全画上等号。

  记者:多元的族群文化本来是天然形成和存在的,可是,在岛内,却存在所谓的“族群”问题。每逢选举,“族群牌”几乎是绿营必出的招数。

  朱双一:的确如此。从民族划分上来讲,台湾常住人口分为汉族和岛内现称为“原住民”的少数民族。按照台湾社会的习惯,汉族又被分为闽南人、客家人、外省人。其中,闽南人和客家人是指1945年台湾光复之前就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两个族群,又称之为“本省人”,外省人是指1945年台湾光复之后从大陆迁居到台湾的大陆各地人士,包括他们自己和后代。

  在政治操弄下,出现了本省人(主要是占人口70%以上的闽南人)同外省人之间的所谓“省籍矛盾”、“族群问题”。撕裂族群,操作对立,曾经是绿营,特别是民进党催票的重要手段之一。

  记者:除了“族群牌”,“台独”标签也与绿营如影随形。民进党在台当政8年,“去中国化”、“文化台独”的种种做法从未停止过。

  朱双一:绿营操纵“台独”意识形态,是为了选票。明明是操纵,却为什么还是会给绿营带来选票呢?这是因为,“认同”是可以塑造或者扭曲的。认同的形成跟人们的历史记忆、现实遭遇有关。可是,这里面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所谓的“历史”,不一定是人们所亲历的,而听说的“故事”,同样可以构成记忆,影响“认同”。

  所以,民进党搬弄“台湾主体性”、“台湾人出头天”、“爱台湾”、“台湾之子”等概念和命题,由此建立起“本土化”的价值取向,宣扬“三四百年来台湾屡遭外来政权统治”的“台独”史观以及与中华民族主义相抗衡的“台湾民族主义”,鼓动“日本统治带给台湾现代化”等亲日仇华论调和思潮,歪曲“二·二八”事件等的历史真相以挑拨省籍、族群矛盾,就是企图让一些虚假的信息构成台湾民众的“历史记忆”,以达到扭曲认同的目的。

  地域和颜色有关联?

  记者:本来南台湾和北台湾只是地域上的划分,在岛内,这种地理的划分似乎跟政治版图的划分产生了某种联系。岛内以前有“北蓝南绿”的说法。您怎么看?

  朱双一:把票投给谁,就是“认同”问题。认同问题,从政治学的角度讲,十分复杂。如果说在岛内“地域”的划分跟政治板块或者说“蓝绿”完全对应,肯定是不客观的。不过,南台湾的确是被绿营视作“传统票仓”。

  就像我们上面提到的,首先,认同跟文化有关,在台湾,族群文化是重要因素。南台湾和北台湾的族群构成的确有所不同,南台湾的闽南人比例相对多一些,他们所说的“台语”就是闽南语,而所谓的“外省人”则居住在北台湾的相对较多。那么,绿营因其所渲染的“本省人”特质,“台语”等在地化的沟通方式等,会在台湾中南部取得一些“情感分”。

  其次,我们刚刚谈到,民进党通过“编故事”的方式,操纵意识形态、扭曲认同。在中南部,民众的信息来源相对单一和闭塞,地下电台是一些人的主要信息源。民进党编的“故事”通过众多绿色电台长期影响民众,也会抓住一些选票。

  记者:蓝绿阵营的主要分歧在于对“一个中国原则”以及大陆政策的看法上,目前岛内的地域政治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朱双一:民进党执政8年,不断推行“去中国化”和“文化台独”,刻意扭曲认同、割裂两岸关系。另外,台湾又有其特殊的历史际遇,50年的日本殖民统治,以及1949年以后由于冷战和内战原因造成的长久分离隔绝。在两岸交流交往的大门未开之时,岛内民众对于大陆的了解和认识,几乎完全来自岛内媒体的报道,可在那种特殊的两岸关系中,这些报道又会有多少是客观的呢?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部分民众的认知偏差。

  另外,中南部的民众,不少人的祖先是明清时代来到台湾,墓碑上的确都会刻上祖籍地,可是没有回过故乡的不在少数。有些人对台湾本土的认同多于对祖先地的认同。人们的地域认同由远而近渐次增强和变浓,也是人之常情吧。

  在两岸交流交往中,南部与大陆往来的步伐较之北部要慢一些,这里面当然也有现实的原因。比方说,从“老兵”到“台商”,最早到大陆来的台胞多来自北台湾。而中南部的闽南人中,不少是明清时代移民,盼望两岸开放的意愿,自然没有父母妻儿在大陆的“老兵”来得浓烈。再者,南台湾和北台湾的产业结构也有不同。南台湾多是农业县市,而北台湾的产业群多以高新技术、文化创意产业等为主,因此,最早到大陆投资创业的台胞较多来自北部。

 为何“云林欢迎云林”?

资料图片:2月26日,陈云林参观云林县特产时,对名为“福禄寿”的白酒产生兴趣。(中新社发)

  记者:交流交往,让岛内民众自己看,自己感受,隔阂和误解自然会消弭。前不久,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首次跨过浊水溪到台湾中南部展开经贸之旅,民众反应热烈。岛内媒体还注意到,虽然云林县是民进党执政,但民众还是喊出“云林欢迎云林”的口号。

  朱双一:是这样。认同是可以被扭曲的,也是可以被塑造的。重塑两岸共同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被两岸学者认为是两岸未来重要的命题之一。

  中华文化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台湾居民中的大多数,是明清时代的闽粤汉族移民和后来又先后从大陆赴台的各省人士,而台湾的政经文教体制,也是按照大陆的模式建立起来的。这决定了台湾的文化就其核心的价值和观念而言,是与大陆各区域文化“一体”的。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有的历史际遇,台湾文化又有其特殊性。正如胡锦涛总书记精辟指出的:“中华文化在台湾根深叶茂,台湾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前半句人们谈论已多,后半句则是一较新的表述,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关注。

  海峡两岸在塑造共同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时,应该彼此关照。两岸要一起来丰富中华文化内涵。所以,两岸文教交流与合作任重道远,目前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