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国际国内 » 正文

瞄准“能力贫困”多发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5-09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3383
贫困,从表面看,就是收入低;从实质看,则是贫困主体缺乏脱贫致富的手段与能力。当前,我们要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实现稳定脱贫,就应当瞄准“能力贫困”多发力,让贫困群众获得持续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增强自主发展的能力,把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贫困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穷”,它还意味着缺乏有效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能力,如市场参与能力差、金融知识匮乏、风险接受程度低等。这种能力上的缺陷,可能导致贫困主体有权利也不知道如何实现、有机会也不懂得如何把握。在某贫困乡镇,金融机构计划每年为当地贫困群众提供总额1000万元的扶贫无息贷款,但几年过去,这笔款项没有贷出去1分钱。究其原因,当地大部分贫困群众不知道拿到贷款以后该干什么,更担心自己还不上,结果享受不到这项政策的红利。行为能力的不足,往往会让贫困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一些人甚至因此丧失脱贫致富的信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摆脱“能力贫困”,根本途径是通过教育手段提升贫困主体的生存发展能力,让他们从思想上突破“贫困文化”的束缚。现实中,因受教育程度低而发生贫困的例子并不鲜见。比如,有的人缺乏卫生健康基础知识,做不到优生优育,导致贫困代际传递;有的人在民事纠纷中不知道如何依1,因经济利益受损而致贫;有的人对现代信息技术不会用、不愿用,有了好产品也卖不出去;等等。要排除这些致贫因素,实现稳定脱贫,必须发展教育“拔穷根”,激活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扶贫必扶智,治穷先治愚。一方面,在实现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全覆盖的基础上,应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切实解决一些地方教学条件差、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逐步实现教育公平。另一方面,要将“精准”理念运用于教育扶贫当中,聚焦建档立卡等贫困人口,瞄准教育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确保他们接受与自身需求相适应的教育或培训。比如,有的地方将贫困户参与培训的情况和效果与扶贫考核挂钩、与物质帮扶挂钩,激励贫困户积极参加各类教育培训,有效提高了他们的就业、增收能力。实践证明,物质上的贫穷只是暂时的,只要人们有通识性的知识,掌握专业性技能,就能夯实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活就会有奔头。

让贫困主体走出“能力贫困”,还要解决精神贫困问题。在贫困地区,少数人还存在“等靠要”思想,坐等“输血”,甚至“言必称贫、以扶求扶”,成为脱贫攻坚中的难点问题。对此,我们应坚持促进“志智双扶”有效结合,通过教育培训、典型示范、改进帮扶方式、推行文化倡导、强化组织带动等举措,进一步加大内生动力的培育力度,帮助贫困群众树立“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等意识,激励贫困群众立志气、强底气,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增强“造血”功能,真正走出贫困的恶性循环。

执笔人:江西日报首席评论员 范嘉欣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