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国际国内 » 正文

老余卖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5-08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13735
 ▲4月21日,余玉林在安抚一匹骡子。   ▲4月22日,余玉林牵着骡子走在运输途中。   ▲4月21日,余玉林在试图让一匹不安的骡子平静下来。    ▲余玉林的一匹骡子在进食(2019年8月16日摄)。     ▲余玉林在安抚一匹运送石料的骡子(2019年8月16日摄)。   ▲4月22日,余玉林和妻子卸下骡子背上的木材。     ▲4月22日,余玉林给一匹受伤的骡子上药。    图/本报记者胡晨欢
    文/本报记者黄浩然、胡晨欢、孙楠     尽管舍不得,老余还是把自己养了10余年的一匹骡子给卖了。   卖骡子当天,在老余家门前,他拉扯缰绳。骡子不愿挪动一步,拖拽下甩动着头颈上的鬃毛,立起前蹄。老余把缰绳在右手上绕了一圈,走到骡子跟前,左手抚摸着鬃毛,双眼通红。儿子见状赶紧上前帮忙,父子俩费了一番力气,才将这匹骡子拖上货车。   一路上,老余沉默不语。货车来到买家马厩前,老余嘱咐着备些“老伙计”爱吃的玉米,背上的伤也要定期涂药。坐车下山,老余从后视镜看到从小养大的骡子挣脱新主人的缰绳,一路追着车跑,他眉头紧锁,心里不是滋味。   老余名叫余玉林,今年48岁,家住江西省兴国县均村乡上达村。过去十几年里,他和22匹骡子足迹遍布全县。   老余的骡子大多接近“暮年”。尽管舍不得这群骡子,可是老余清楚骡子逐渐没活干了,不可能一直养在后山不到2亩的空地上。   “别看这些‘老伙计’现在老了,这些年它们可干过不少事,高压电线塔、蓄水池,还有修路、建房……这些工程的建筑材料都驮过。”老余说。   “骡马帮”驮运是我国西南、西北地区特有的一种古老的交通运输方式,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这一运输方式已逐渐被车辆运输所取代。是脱贫攻坚让“骡马帮”在兴国县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   余玉林的“骡马帮”是兴国县第一支,队伍曾壮大到10人。   兴国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过去几年,随着国家扶贫开发的深入,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越来越多。尽管村村都通了公路,但山区的工程建设点和很多贫困户家往往离路边还有1公里左右的距离。山路又窄又陡,车辆无法通行,人力运输几十吨重的建筑材料几乎不可能,骡子恰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余玉林说,因为家里穷,1998年,他和妻子前往广西打工。在广西期间,经过朋友介绍余玉林得知马帮生意效益不错。2001年,余玉林和妻子在广西选了4匹骡马,用卡车运回了家乡。   刚开始养骡马时,村里人都不理解余玉林,也不相信在山里赶着骡马能赚钱。“一开始我也不知道怎么训练它们,慢慢才掌握了骡马的习性。”余玉林说,有一次给骡马喂料,他和妻子不小心让骡马受到了惊吓,自己的腰被踢伤了,妻子的两颗门牙也被踢掉。   多年来,余玉林和他的“骡马帮”成员足迹遍布全县许多角落,他们不仅保障了许多当地基础设施的顺利进行,还替不少深山里贫困户搬运材料,帮助他们修建新房。   随着脱贫攻坚效果逐渐显现,余玉林和他的“骡马帮”工程也越来越少。去年底,一些过去跟着老余干活的赶马人陆续回到家中转产种脐橙,老余则把一些骡子低价转卖,给他们用来驮肥料和橙子,现在家中还剩下16匹骡子。   据兴国县扶贫办统计,截至目前,全县30321户12.9万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脱贫28199户12.5万余人,14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016年以来,全县实施危房改造6543户,为924户建保障房,易地扶贫搬迁1274户。2020年4月,兴国县和江西其他6县进入脱贫公示期;4月26日,老余的家乡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马帮终将消失,但只要农村日子越过越好,也不愁没活干。”余玉林说,他计划今后在家里后山种上中药材。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