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景德镇新闻 » 正文

探访市第一人民医院隔离病区:压痕和“红点”都是最美的勋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21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9449

疫情之下,隔离病区让不少人闻之变色,但对于医务工作者们来说,这里却是他们的战场,在这里,他们用生命守护生命。2月20日,记者再次走进市一院感染科隔离病区,记录这里的护理人员真实且最美的样子……

目击:穿好整套防护服要二三十分钟

隔离病区更衣室里,接棒护理岗位的程樟萍正耐心按照发热隔离病区医务人员穿防护用品流程对自己进行“全副武装”。在电视镜头里,这一套人们非常熟悉的防护装备实际操作起来并不简单,从最开始的洗手、戴帽、戴医用防护口罩并做密合性测试到后面穿防护服、戴手套、护目镜和穿防水靴,一共有十个流程需要执行,这也意味着要完成“全副武装”医务人员至少要花费二十至三十分钟时间。

因为个头瘦小,程樟萍在穿好防护服后遇到头颈处开口无法密合的难题。在隔离病区,一丝疏忽都可能造成危险。这时候,感染内科护士长刘田凤和同事立马上前,用特制胶带将开口锁死固定,确保防护服密合。等耐心检查完整套装备后,这位“老大姐”才安心地让程樟萍进入污染区工作。

护士站是对接隔离病区内外的重要窗口,和常见的开放式护士站相比,隔离病区的护士站是封闭式的。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空间里,你可以看到上墙的报表、归档好的文件、各类器械、待检的样本等等,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因为手机不能进入隔离病区,为了保障和污染区内医务人员沟通顺畅,步话机成为了安全交流的首选。

记者了解到,这里的值班人员采取轮岗制,以保障整个隔离病区全天候顺畅运行。护士站封闭玻璃外就是污染区,那是整个防疫战线最前线的地方,一条长廊连接着隔离病房、治疗室、卫生处置间等区域。透过玻璃,可以看到一个个身穿防护服的医务人员正井然有序地忙碌着,战“疫”,仍未停止……

特写:压痕和“红点”都是最美的勋章

在隔离病区结束上午工作的江晓晓刚回到护士值班室就被护士长叫住,得知有记者采访,她显得有些意外和局促。察觉到记者看向她的视线, 她的脸向门里缩了缩,鼻子和脸上深深的红色压痕是每一位在隔离病区医务人员工作后都会留下的特殊印记。在值班室里洗漱过后,这位90后姑娘才恢复了坦然。

“这段时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穿防护服工作。”江晓晓是2月7日进入隔离病区工作的,第一次穿戴防护用具就让她感受到了其中的不易。“又闷又热,穿着就跟在夏天裹着棉絮一样。” 因为防护口罩和防护面罩需要紧贴皮肤,而且口罩四周都有金属条固定,时间久了就会产生压痕。江晓晓的同事甘临如告诉记者,她第一次戴上医用防护口罩和防护面罩感觉“鼻子要压断了”,除外,看似平常的对话,对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的来说也成一个不小的“负担”,因为开口说话导致口罩与皮肉的摩擦,不少医护人员脸上都多出不少勒痕和伤口,其中鼻子更是受伤的重灾区,为此,溃疡贴成为了这里医护人员保护鼻子的标配。在江晓晓的手背上和手腕部位,密布着以块状分布的小“红点”,这是因为长时间戴着防护手套,导致皮肤出现的过敏反应。“有时候很痒,但要克制不能抓,一定得交班时脱下才能抓。”江晓晓说道。

疫情发生后,因为采购困难,各地防护服都存在短缺现象,市一院同样如此。除了要克制“抓痒”的冲动,为了节约防护服,这里的医务人员在工作期间主动戒掉了“流食”,“因为工作有8个小时,所以我们都尽量做到工作前不喝水。”

因为工作性质,进隔离病区工作以来,江晓晓除了工作外都吃住在医院指定的宾馆或值班室,和家人的联系只限于视频和电话,但即使如此,她依旧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充满热情。她说,她并不害怕自己正在做的工作,更视这次抗疫是一次特殊的人生体验。正如她与不少主动提交请战书的同仁们一样,面对疫情,医者无惧。

附件: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