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九江新闻 » 正文

乐平唐代南窑遗址:千年遗存见证辉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3-12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16812



乐平唐代南窑遗址:千年遗存见证辉煌

  瓷都信息港讯(记者 付裕 文/图)阳春三月,春暖花开。3月10日,我市一批陶艺家驱车来到乐平市接渡镇南窑村,在乐平市博物馆相关人员陪同下,大家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唐代南窑遗址。

  南窑遗址位于南窑村,窑址东面丘陵连绵,山上柴薪丰富。走进这片植被茂密的山林,小山坡上可以看到一处处隆起的脊状堆积物,专家说堆积物是古代窑业废弃的瓷片等。来到考古挖掘的1号龙窑遗址,一条超长的斜坡式龙窑向山坡上延伸,大家聚精会神地听取专家的介绍。

  眼前的1号窑址由窑前工作面、火门、火膛、窑、窑墙、窑尾等几部分组成,整体水平长78米,斜长78.8米,宽1.6-2.4米,残高0-0.6米,窑床坡度靠近窑头前16米较平缓,后段略陡。根据地层叠压关系以及出土遗物,推断是使用竹藤类材料起券,用泥糊砌,采用支座垫烧,独具风格,特色鲜明。中晚唐时期龙窑,是迄今为止考古揭露最长的唐代龙窑遗迹,是景德镇地区发现最早的、保存最完整的窑炉遗迹,1号龙窑的发现,填补了景德镇瓷器烧造窑炉形制最早形态的空白。窑室内留存排列整齐的装烧坯件的支座,对了解当时龙窑的装窑量提供了重要资料。为研究南密的生产流程、窑炉锻造技术,探索南窑的烧造工艺和当时的社会经济史提供了依据。尤为独特的是,叠压在1号龙窑下面的另外一条龙窑,在窑炉中段使用了方形减火坑的技术手法,这是以往龙窑遗迹中所不见的。

  据专家介绍,南窑遗址文化堆积厚达1至3米,堆积最深超过5米,规模宏大,分布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保存规模之巨大、完好在江西省境内同类窑址中罕见。这些遗迹保存较好,连成一片,布局井然有序,无论从整体规模还是制瓷工艺流程等方面,能够再现和复原南窑唐代制瓷的真实面貌,这在以往景德镇古代瓷窑遗址考古发掘资料中是不多见的,在南方地区也是罕见的,为研究唐代南窑的制瓷技术提供了实物资料。

  南窑遗址于1964年由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发现,1983年为乐平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3年3月至11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乐平市文化广播电视局、乐平市博物馆、厦门大学历史学院、西北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等单位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考古研究表明,南窑烧造历史悠久,始烧于中唐,兴盛于中晚唐,衰落于晚唐,距今有1200多年的烧造历史。南窑窑场的兴起得益于景德镇悠久的陶瓷文化、当地丰富的烧瓷资源和地处环鄱阳湖以及东西南北大交通线等综合因素,是唐代多民族的国家繁荣富强、多文化因素融合的结果,是瓷都景德镇“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先声,为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2014年4月,唐代南窑遗址考古挖掘被评为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来源:景德镇日报)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