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财经消息 » 正文

江西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景德镇不息的瓷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2-08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4894



不息的瓷魂
 江西日报记者 张武明

  

景德镇逸品天合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茶杯琳琅满目。 (记者 刘定远 摄)

 
 
瓷博会期间精美陶瓷吸引了希腊、芬兰等国的外国友人。 (记者 刘定远 摄)
 

 
景德镇市镇尚陶瓷有限公司工匠在集体拉坯制作大件陶瓷。 (记者 刘定远 摄)

  编者按:一朵朵浪花的簇拥,成就了大海的波澜壮阔。改革开放40年,在风起云涌的大事件之下,一个个人物、一家家企业、一条条战线,乘东风而行、迈阔步而进,书写着春天的故事,镌刻下赣鄱的印记。12月6日,江西日报B3版“印记·改革开放40年江西记述”整版关注了我市陶瓷产业在改革开放40年里的风雨征程。本报今日进行转载,敬请关注。

  【改革者说】

  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赋予景德镇更大责任和新的使命。陶瓷文化是景德镇的最大特色、最大财富。我们将以创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为主抓手,以打造“四地两中心”(国家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基地、国家陶瓷产业创新发展基地、世界陶瓷人才集聚高地、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中心、国际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中心)为目标,使景德镇成为展示陶瓷文化的名片、讲述江西故事的平台、传播中国声音的窗口。

  在保护传承陶瓷文化上,我们将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龙头,加快推进以御窑厂为核心的大遗址整体保护,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景德镇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把御窑遗址博物馆建成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地标。在推进文化创新发展上,我们将把景德镇的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促进文化与科技、信息、旅游、金融深度融合,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扩大文化交流合作上,我们将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陶瓷类、艺术类、智库类机构的合作,扩大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等机构交流,广泛开展国际陶瓷学术研究、国际游学研学等活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弘扬江西地域特色文化贡献景德镇力量。

  ——景德镇市委书记 钟志生

  【亲历者说】

  “千年的城,百年的厂”。站在新时代审视景德镇如何发展陶瓷产业、如何弘扬陶瓷文化的命题,就要从“十大瓷厂”在改革开放40年的起伏中吸取经验教训,在增强文化自信的基础上,面向未来,为景德镇的陶瓷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为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不断注入活力。

  第一,景德镇陶瓷产业的现代化,需要外来因素的介入。“陶阳十三里,烟火十万家。陶民十七八,土著二三分。”景德镇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正是因为有了外来因素的介入。北宋时期有外来工匠的介入,元青花的出现是因为有外来材料的介入,明清时期有了外来订单的介入。如果一味沉迷于历史上的辉煌,忽视外来人才、资源、信息、设备、观念的介入,景德镇的陶瓷产业只会停留在“自嗨”的层面。

  第二,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需要科技创新的驱动。马车跑不过汽车。科技引领、科技驱动,是陶瓷产业发展的方向。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在不忘传统的同时注重吸收科技。回望景德镇陶瓷业发展历史,也是一段段把技术融合进去的进程。如元朝发明了“二元配方”;宋朝发现了高岭土,就能够做大件瓷器了;苏麻离青来了,技术又实现了飞跃。

  第三,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繁荣,需要强势品牌的树立。景德镇有文化有历史,但没有品牌。景德镇只是地域商标,不是品牌。品牌具备大众都认可的价值,承载了经典的故事和可靠的承诺,承载了消费者的荣耀,它是溢价的。当前,我们要在自有文化品牌的树立壮大和文化运营模式的输出上下功夫,让景德镇泥与火的艺术和历史为更多人所认知和尊重。

  ——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发展集团董事长 刘子力

  【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对景德镇的相关定位与要求】

  “景德镇是江西最具历史文化特色、国内外影响力的品牌城市。要深度挖掘千年瓷都的人文底蕴,把景德镇打造成冠领中国、代表江西走向世界,世界感知中国、认识江西的国际瓷都。”

  “要把创建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作为建设文化强省、弘扬江西地域特色文化的重大载体,切实加强陶瓷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充分利用景德镇陶瓷这个千年品牌,以文化交流合作为纽带,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促进中外文化交融,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当代中国的发展成就、深刻变革生动展示在世人面前,为促进民心相通、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多‘江西探索’‘江西贡献’。”

  12月1日,夜幕降临,陶溪川人流穿梭。大家纷纷走进“邑空间”,欣赏陶瓷艺术家、青年创业者展示出的陶瓷作品,在陶瓷世界里感受精美、感知创意。

  陶溪川,位于景德镇老城区,是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文创街区,前身是景德镇人耳熟能详的国营“十大瓷厂”之一的宇宙瓷厂。原汁原味的老瓷厂印记,是陶溪川最吸引人的地方。人气爆棚的“邑空间”,就是由原来的窑炉车间改造而成。对怀揣陶瓷梦想的年轻人而言,这里是陶瓷创意的碰撞地、陶瓷文化的纵享处。

  脚踏旧窑砖,看着老车间和老机器,人们很容易把思绪拉回到改革开放初期。那时的宇宙瓷厂,同那个年代一样激情四溢。车间里忙碌的身影、抖擞的精气神,瓷厂的产销两旺、红火运行,是瓷厂最美好的记忆,也是这座城市瓷魂最生动的注脚。

  40年时间,从辉煌到沉寂,从沉寂苦苦支撑到重塑陶瓷文化,景德镇书写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故事。身为一名“瓷二代”、陶溪川“掌门人”刘子力说,作为坚守者,他有幸参与景德镇文化复兴的辉煌征程,有幸见证千年瓷都重焕荣光的时代篇章。

  老瓷厂的没落

  走进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一张张泛黄的工人调配介绍信、工资介绍信,在提醒着参观者,景德镇“十大瓷厂”的产业工人,当年经历过怎样的辉煌。

  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神州大地,释放出人们对包括日用瓷、艺术瓷等陶瓷在内物质的极大需求。市场的旺盛、流通的放开,让拥有强大生产能力的“十大瓷厂”一时风光无限。

  “景德镇的陶瓷有口碑和品质,有当时全国最领先的生产工艺技术。陶瓷只要生产出来就有人抢着要,根本不愁销路。”刘子力说,他从小就住在厂区内,能切身感受当时瓷厂工人身上的职业光鲜,也能从当时还在瓷厂当技工的父亲口中体会到特有的职业荣耀。

  1985年,刘子力毕业进入瓷厂工作。长在陶瓷家庭,读的是陶瓷学校,意气风发走上车间核算员岗位、准备一展身手的刘子力却看出了异样:车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位置。随着乡镇企业、私人办厂的风潮兴起,一些工人利用业余时间或假借病假从事第二职业,从厂外获取更加丰厚的酬劳。有的工人还会请散组代班,有的干脆辞职。“很多工人还没意识到,对他们而言,风雨飘摇的时候即将到来。”

  上世纪80年代,“不要围着市长转,而要围着市场转”“发不出工资就去找市场”的观念渐入人心。而景德镇“十大瓷厂”的工人们,大多在计划经济体制中成长工作,缺乏市场经济的概念。

  “没有信息流通,没有对接市场,各大瓷厂一下子失去了竞争力。当一些沿海地区瓷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接到大量海外订单的时候,景德镇已经不再是陶瓷制造业的核心了。工人固有的抱残守缺和妄自尊大,成为巨大的包袱,导致景德镇陶瓷业传统生产体系的颓势无法遏止。”刘子力说,即使到现在,很多瓷厂老工人都不愿触碰那块藏于心底的伤疤。

  改革的车轮滚滚前行,不断有核心技术人员租用厂里的设备开始“单干”。随着景德镇对“十大瓷厂”实施改制,大批陶瓷工人下岗的结局已经无法避免。昔日体面的瓷厂工人一下子被甩至社会各个角落。

  人民瓷厂工人程金根,在46岁那年全家下岗后,选择了蹬三轮车载客。可他发现,满街蹬三轮车的,都是以前的工友。“一个属于陶瓷工人的辉煌年代结束了,蹬三轮就是把脚蹬抽筋了,生活还是过得很艰难。”程金根说。

  坚守者的执着

  看得见的变化,是“十大瓷厂”的衰败没落;永不垮的信念,是景德镇传承千年的瓷魂。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在全民创业浪潮冲走国营瓷厂一批又一批技术骨干后,景德镇市派出一批年轻干部来到各家瓷厂,任务是妥善完成车间承包工作,同时解决好国企干部冗员问题。1995年,有着7年瓷厂工作经历的团市委干部刘子力来到红旗瓷厂任厂长助理。

  在当时的刘子力看来,这不仅是临危受命,更是顺应内心的召唤。“瓷厂就是我的家,出现困难我责无旁贷,这种朴素的情感让我始终充满热血。”刘子力开始与各车间负责人谈承包合同,由于人头熟、感情深,工作开展得很顺利。随后,老厂长提出让贤。

  当时,市场经济的信用体系尚不完善,国企之间的“三角债”问题成堆。就任厂长后,刘子力理了理财务:账面上只剩四五十元,全厂人6个月的工资没发。“谁欠我们的账,就找谁要钱去!”就这样,刘子力到上海、苏州等地上门讨债,收回50余万元欠款,一口气发工资发光了。

  整整十年左右的时间,处于改制过程的景德镇“十大瓷厂”的生产一直没有什么起色。个体户因为使用的是从国企租来的设备,即使面对较为旺盛的代工需求,也很少有人动起更新设备、扩大生产的念头。保守,是那段时期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的最大桎梏。有人总结说,在改革开放后20多年的时间里,景德镇一直没有参与过竞争,连真正的市场是什么样子都没见过,就被市场淘汰、被时代抛弃。

  所幸的是,在个体户承包与国企运营相安无事的年代里,有一批技术工人坚守在陶瓷行业,专心画瓷器成为他们执着的精神追求。这也造就了一批制瓷工艺大师,成为景德镇陶瓷产业后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和陶瓷文化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

  时间来到21世纪,城市建设开始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靠着部分硬资产变现,景德镇各家国营瓷厂勉强度日。幸运的是,在城市化进程中,景德镇保留住了六成以上共上百条老里弄。宋元时期留下的里弄肌理与明清时期辉煌的地面建筑,成为老祖宗为景德镇留下的弥足珍贵的工业遗产。

  2011年,一直坚守在陶瓷行业的刘子力接手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面对42家工厂、6万多名职工,他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收拾“旧山河”。从各工厂更名为“留守处”、取消分散账号、重签租赁合同开始,刘子力领着陶瓷公司朝着做大资本、做实资产的方向一路前行。

  “我做了一件必须有人去做的事情。坚守的过程是艰苦的,坚守的价值是无穷的!”这是坚守者刘子力的豪情。

  陶溪川的问世

  正是因为打开大门,景德镇才引得都帮、徽帮、杂帮各色人等纷至沓来,才成就了“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繁荣气象。相反,因为眼中没有市场,景德镇的陶瓷产业在改革开放后相当长时间里被市场抛弃,在市场竞争中被边缘化趋于萎缩。

  很多景德镇人说,从2004年开始举办的瓷博会,开启了近年来景德镇对外开放的新步伐,也开启了景德镇向全世界展示陶瓷魅力的全新时代。

  城市文化之魂的重塑,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一个学习、借鉴和沉淀的过程。从2004年至2011年,刘子力一直从事瓷博会相关工作。也正是这个原因,他和同事们走出景德镇招商,看到了国内外生动鲜活的文化改革实践,结识了不少文化名家,得到了文化再启蒙。后来付诸于实践的“一轴四片六厂”的改造灵感,正是得益于这些启蒙。

  秉承“不做旧、不造假”的真实原则,对老的宇宙瓷厂进行改造,在完整保护陶瓷工业遗产的同时,又能够延续千年文脉,留住陶瓷人的记忆和乡愁。就是在这样的构思下,陶溪川于2013年开始动工,于2016年10月全面开放。

  布满老墙的青苔、年代感十足的标语、斑驳锈蚀的设备……在陶溪川,记忆中的场景清晰如故。传统的陶瓷韵味,却迅速吸引了众多时尚元素的“加盟”:各大高校美术院系的学生成群结队而来,50多个国内知名艺术家工作室及艺术机构在此落户,近万名“景漂”“景归”艺术家在这里集聚。一个“国际范、强体验、混合业态、跨界经营”的城市文化创意综合体开始粗具规模。

  数据显示,陶溪川曾经的破旧厂房,现在已升值为18.9亿元;提供就业岗位6000个,比原宇宙瓷厂的就业人数多一倍。2017年,陶溪川实现营业收入8000万元,是原宇宙瓷厂租金收入的53倍;税收总额完成3482万元,是原宇宙瓷厂最辉煌时期税收的10倍。

  “陶溪川的面世,把景德镇全新的陶瓷文化形象呈现在世界面前。有人称之为‘陶溪川现象’,它成了工业遗产成功转型的样本、产业发展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典范,成为国内众多城市争相模仿的成功案例。”一直参与陶溪川建设的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馆长许绍文骄傲之情溢于言表。

  陶溪川的成功运作,给了景德镇联手各方力量、以更大力度传承陶瓷文化的自信与气魄。这几年,前来商讨陶瓷文化开发合作的各方人士络绎不绝。这个过程中,不乏一些“快餐式”开发模式碰壁的案例。

  “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它对景德镇的文化没有多深厚的感情。只有怀着城市文化复兴的初心,我们才能在今后做到像建设陶溪川那样,不撕一张纸,不卖一块铁,不拆一栋房。我们要把这些老物件原原本本地留着,把它们的价值呈现给世人。”转任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发展集团董事长的刘子力,对未来的发展有着明确定位。

  景德镇的复兴

  不久前召开的2018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开幕式上,欧洲陶瓷之路联盟主席、意大利法恩扎市副市长马西莫·伊索拉这样说,几个世纪以来,陶瓷在景德镇和欧洲之间不断穿梭,历经数千次不同路线的远航,代表了我们之间最亲密的关系,是我们陶瓷共同体的灵魂。“陶瓷就像一趟旅行,我们期待与景德镇分享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前行道路。”

  世界上没有哪座城市像景德镇这样,以一种产业支撑了千年。延续千年的陶瓷文化,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正因为有了陶瓷产业的支撑和陶瓷文化的浸润,近年来,景德镇提出“复兴千年古镇、重塑世界瓷都、保护生态家园、建设旅游名城,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的发展定位。有关城市复兴的历史使命,真真切切地摆放在景德镇面前。

  “城市的复兴,要彰显城市的特性和品质,这离不开一大批有情怀、甘于寂寞沉淀的工匠和艺术家。”李阳春的话,与自身经历有关。这个景德镇土生土长的青年陶瓷企业家,有一种把手工瓷做到尽善尽美的执念。为了做出满意的陶瓷作品,他可以置产量于不顾,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来完成一件作品。

  像李阳春这样的“瓷二代”,在景德镇很常见。他们从小受陶瓷文化熏陶,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自然而然地迸发出把人生和事业融入陶瓷文化的情怀,集聚成“为陶瓷生、为陶瓷死”的城市性格。“一些地方把陶瓷当成短平快的商品来买卖,尽量缩短创作周期、加速流通进程。在景德镇这座可以与世界对话、有着陶瓷灵魂的城市,这是不应当被提倡的。”李阳春说。

  随着“与世界对话的城市”理念的深入人心,景德镇把重塑千年古镇、世界瓷都的特色风貌作为城市建设和修补的方向,既补足短板、完善城市功能,又保护肌理、传承历史记忆。

  在景德镇,一个立足还原历史风貌的城市建设框架正在拉开: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切入点,统筹推进以13.1公顷御窑厂遗址核心区、80公顷延伸区、240公顷“陶阳十三里”老城区为一体的大遗址保护工作;推进湖田窑遗址保护、彭家弄老街区修缮、御窑景巷改造等,使明清时期沿河置窑、沿窑设作、依作而居的典型城市格局更加凸显。

  名坊园、御窑景巷、三宝瓷谷、瓷立方创意园、建国瓷厂明清窑作群、雕塑瓷厂创意集市等项目,正让景德镇文化效应逐渐显现、文化张力开始释放。历经岁月洗礼的景德镇,实现了从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正以婀娜的“身姿”、娇艳的“容颜”展现于世人面前。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