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江西新闻 » 正文

美丽中国的“江西答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0-16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16734
美丽中国的“江西答卷” ——江西省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综述

 

 

宜丰县潭山镇石桥村美丽的乡村画卷。 通讯员 郭祥峰摄

    本报记者 郑荣林

    青山巍巍、碧水淙淙、鸟鸣啾啾……深秋时节的赣鄱大地,宛若一幅风光旖旎的生态画卷,自然、和谐之美令人陶醉。

    这是江西最生动的颜色,见证着在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正在进行的一场深刻绿色实践——

    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江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殷殷嘱托,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有机结合,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赢得山清林秀、江湖安澜,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全省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92%,空气质量优良率89%。

    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创新。围绕构建六大制度体系,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形成一批制度成果,让更多的“江西智慧”在美丽中国开花结果。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绿色崛起作为发展的最佳路径,生态与经济琴瑟和鸣,经济增速持续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探索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绿色发展新路子——这份沉甸甸的“绿色成绩单”,饱含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江西人民的亲切关怀,离不开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4600万江西人民感恩奋进,着力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不断开拓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建设的新境界,共绘新时代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新画卷。

    绿色崛起 以“生态+”培育发展新动能

    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对于经济尚不发达的江西而言,绿色崛起是江西发展的最佳路径。

    实现绿色崛起,就决不能走粗放发展的老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GDP增长。

    在庐山市,一个有着千年开采史的产业正在发生蜕变:

    因为丰富的花岗石资源,庐山市也被称为“江南石城”。在十多年前,就形成了“百家企业、千万税收、万人就业”的规模,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在外表光鲜的背后,却深藏着忧虑——粗放的生产模式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长期饱受诟病;由于加工工艺落后,资源利用率低,产品附加值不高。

    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一时繁盛,转型势在必行。淘汰落后产能企业,整治“低小散”企业和作坊,400多家石材加工企业被永久性关停,一批采矿点被取缔。

    100余家石材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成31家抱团入园,走上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升级之路;“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的东牯岭矿区,在经过生态修复后,将被打造成一个集石雕观光、休闲娱乐、文化创新于一体的石雕主题小镇,成为庐山旅游新的引爆点。

    从抡锤开山到一心复绿,庐山石材产业之变,折射出了发展理念之变——

    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6年1月1日至今年5月,在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中,江西在生态文明建设政府投资项目数量占比上,仅次于上海、江苏。这对于一个财政并不宽裕、尚未根本改变欠发达面貌的省份来说,殊为不易、难能可贵。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4年全国前五、中部第一,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居全国前列。这是在生态优先导向下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今年上半年,江西GDP同比增长9.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1.4%,占规上工业比重16.9%、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

    航空产业展翅高飞——从2014年的390亿元到去年的740亿元,江西航空产业营业收入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增速,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四。面对被誉为“下一个万亿元黄金产业”的通航产业,江西“飞速”抢抓机遇,推动以制造为主的航空产业格局,向以制造为核心、航空运营为主干、航空服务为支撑的现代航空产业体系升级。

    移动物联产业方兴未艾——全省共部署NB-IoT(窄带物联网)基站4.1万个,NB-IoT连接数达到28万个,在全省基本实现了NB-IoT、eMTC(增强机器类通信)全域覆盖。

    中医药产业发展由“走”变“跑”——2017年,江西中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居全国第四位,中成药主营业务收入居全国第三位,朝着中医药强省的目标阔步前进。

    以新技术支撑、新业态引领的现代服务业,逐渐成为推动全省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主动力。今年上半年,江西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5.6%,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7.5%。

    在农业领域,智慧农场、市民农场以及个性化定制服务、“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农业与健康养生、休闲娱乐、教育文化等领域正发生深度融合。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加快实现,全省林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三品一标”总量达到4712个。

    不负青山,方得金山。“生态+”在江西产生的化学反应,绘出了绿色经济的“中国色彩”。

    制度创新 守护青山绿水

    在“中国林改第一村”武宁县罗坪镇长水村,村民翁盛林年初完成了身份转变——从保洁员变为“生态环境管护员”。

    工资上涨了,翁盛林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以前只要管好村里的环境卫生就可以了,现在还要管路、管水、管树。”

    这是被列为全国33个生态保护与建设(典型)示范区之一的武宁县,在今年初推出的一项生态文明建设改革举措。在农村保洁全覆盖的基础上,整合护林员、养路员、保洁员、河流巡查员等职能于一体,实现生态管护全覆盖。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江西肩负着为全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探索典型经验和成熟模式的重任。这既是中央对江西多年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江西的期望和鞭策——

    大胆探索、“先行快跑”,江西努力种好改革“试验田”,加快生态文明体制创新、制度供给和模式探索,努力打造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创新区,具有江西特色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四梁八柱”不断健全。

    着眼“源头严控”建机制。积极推进省域空间规划编制、“多规合一”试点、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等工作,出台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7月,江西省生态保护红线正式发布,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积为46876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8.06%,“应划尽划,能划尽划”,充分体现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的决心。

    围绕“过程严管”建机制。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最广、规格最高、体系最完备的五级河长、湖长制,实行涉水规划、河湖监管、行政执法“三个统一”,破解“九龙治水”难题。全省地表水水质达标率稳定在80%左右,主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创新环境保护督察和执法体制,开展省级环保督察,出台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细则,推动“三审合一”试点。

    转变政绩考核的“指挥棒”,摒弃“唯GDP”的经济发展模式,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赢得时间和空间。突出“后果严惩”建机制,江西率先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实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出台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已累计问责157人,其中厅级干部10人,真正变生态环保“软要求”为“硬约束”,引导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树立绿色政绩观……

    目前,江西试验区建设的38项重点改革任务已完成了23项,220多项生态文明重点工作基本完成。特别是在河湖管理、流域生态补偿、城乡环境整治、绿色金融、绿色生态农业、生态扶贫、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生态司法等重点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

    生态脱贫 让“生态美”与“百姓富”共进

    在井冈山黄洋界脚下的神山村,正演绎一场精彩的“生态脱贫”大戏——

    地处大山深处的神山村,交通闭塞,土地瘠薄,曾经是一个典型的边、远、穷小山村——全村5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占到了21户。2016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神山村,看望慰问贫困户、烈士后代。在这里,总书记对乡亲们说:“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怎样才能甩掉“穷帽子”?神山村把目光投向了曾经阻碍他们通往致富路的巍巍群山,“这里有青山绿水,民风淳朴,可以搞原汁原味的生态旅游。”

    两年时间,神山村发生了美丽蜕变:全村一半以上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每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成了“全国绿色小康示范村”。村支部副书记赖志成说,神山村要打造“红色最红、绿色最绿、脱贫最好”的“三最”品牌,不仅要让游客看到革命老区的红色,也要让他们感受到绿水青山,看到满眼的郁郁葱葱。

    神山村走过的脱贫路,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最生动诠释。生态保护,不能让老百姓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生态美”与“百姓富”同频共振,是江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生态恶化往往与贫穷互为因果。江西也不例外,生态重要区域与经济欠发达区域高度重合,26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大多数县面临保护生态与脱贫攻坚的双重任务。

    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如何实现双赢共进?关键要看生态价值能否转化为经济价值,让贫困群众享受到“生态红利”。

    产业导入,是推动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化的重要渠道。江西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精准扶贫模式,仅赣州通过油茶种植扶贫,去年新造(低改)油茶面积达20万亩,辐射带动贫困人口3.75万人。同时,积极探索自然资源折价入股等形式,大余丫山景区、遂川狗牯脑茶叶种植基地等接受贫困群众“林权、地权”入股,每年享受分红的同时,实现就近安排就业。

    不能让贫困群众守着绿水青山饿肚皮,更不能让保护者吃亏。江西在推进生态扶贫过程中,将坚持生态惠民与倾斜支持,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大各类生态补偿投入。各类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资金要优先向贫困地区倾斜,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今年全省安排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1.4万人,下达专项资金1.4亿元,按照人均1万元计算,可以解决我省1.4万户、近6万贫困人口直接脱贫。同时,结合林下经济发展,支持生态护林员发展各类林下产业,推动贫困群众从当年的“靠山吃饭”到“守山致富”转变。

    绿水青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江西的“生态扶贫”模式已经渐入佳境,生态与发展、美丽与富裕实现有机统一。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深化落实年,江西加大攻坚力度,实现40万贫困人口脱贫、1000个贫困村退出、10个贫困县摘帽的年度目标,确保2020年全省脱贫质量和成效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