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国际国内 » 正文

习近平一直惦记着俺们村(新思想从实践中产生系列报道之十 · 河北正定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0-04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6312
首页|新闻中心|信息中心|县区新闻|理论 瓷都要闻 | 江西新闻 | 媒体看瓷都 | 国际国内 | 网评 | 社会 | 视频专辑 | 搜索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国内 > 习近平一直惦记着俺们村(新思想从实践中产生系列报道之十 · 河北正定篇) 习近平一直惦记着俺们村(新思想从实践中产生系列报道之十 · 河北正定篇)
发布时间:2018-10-04 10:19:42   作者:记者 魏 贺 李 翔   来源:人民日报

  “正定是我从政起步的地方,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

  “我们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有了这份感情,只要在一个地方工作过,就永远不会忘记那里的群众。”

  1982年3月,习近平赴河北正定,先后任县委副书记、书记。在正定工作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他的足迹遍及全县25个公社、221个大队。

  从1991年到2013年,习近平先后6次回到正定。直到今天,正定百姓一提起他,还会亲切地叫一声“老书记”。

  朱博华(时任正定县委办公室副主任):

  他解决了百姓吃饭大问题

  从上世纪70年代起,正定就成了全国有名的农业学大寨先进县。然而,头戴粮食高产县的帽子,却连温饱都没解决。

  “粮食征购负担太重。很多老百姓口粮不够,高价粮买不起,只能去外面换山药干充饥。正定是风光了面子,吃亏了里子。”时任正定县委办公室副主任朱博华说。

  “如何让老百姓富起来,是习近平到正定后一刻不停思考的问题。”

  到正定头两个月,习近平白天下乡调研,晚上研读县志,还专门设计调查问卷,上街向群众发放。习近平很快发现症结所在,立即找到县里主要领导反映情况。

  在时任正定县县长程宝怀办公室,习近平直言不讳:“正定在经济上是农业单打一,在农业上是粮食单打一。咱们为了交征购,年年扩大粮食面积,压缩经济作物面积,全县的棉花只剩一万亩。现在粮价30年不变,小麦1毛2一斤,玉米8分钱一斤。依我看,咱们实际是个扛着红旗的‘高产穷县’。不解决高征购,正定的温饱就无从谈起!”

  “习近平当时说,咱们的‘贡献’越大,农民的收入就越低,这个问题必须解决。他主动提出,要给中央写信,把征购减下来。”程宝怀说。

  朱博华回忆,习近平和时任县委副书记吕玉兰跑地区、跑省里、跑北京,中央、省委、地委联合调查组很快来到正定,就征购负担是否过重问题召开座谈会,一致认为习近平反映的情况属实。随后,正定每年的征购粮从7600万斤核减到4800万斤,减幅达36.8%。

  1983年,正定召开三级干部会,调整种植结构。当年,棉花种植面积就增加到17万亩,农业产值翻了一番,农民人均年收入从148元涨到了400多元,吃饭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朱博华说,“当时群众都在交口称赞,吃饭是天大的事,习书记为老百姓撑起了一片天。”

  程宝怀(时任正定县县长):

  习近平说“改革必然海阔天空”

  “干不干,八分半”“队长一打钟,干活一窝蜂”……为改变分配上搞平均主义、社员出工不出力、生产效率低下的状况,习近平力推农村改革。

  一天晚上,习近平来到时任正定县县长程宝怀办公室,他开门见山:“程县长,最近你注意报纸没有?安徽和四川正在搞‘大包干’,咱们县能不能选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公社搞个试点?”

  “当时中央没文件,河北省委没精神,石家庄地委领导没讲话,在这个问题上冒尖,政治风险很大,但习近平态度坚决。他说,改革必然海阔天空,守旧未必风平浪静。‘大包干’是大方向,也是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好办法,迟早都要搞。”程宝怀至今仍对习近平当年的改革勇气充满敬佩。

  1982年4月,习近平召集县委农工部的干部开了个“闭门会”,交给他们一个“秘密任务”:去凤阳,把小岗村的经验带回来。

  根据习近平的意见,正定选择了离县城较远、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里双店公社进行“大包干”试点。“我们把公社书记找来,强调了三条原则:一是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二是在分配土地时,远近搭配、好次搭配;三是不能跨队分地。”程宝怀说。

  混工分、磨洋工成了历史,不到一年时间,“大包干”试点取得成功。里双店公社农业产值翻了一番,农民年人均收入由210元增加到400多元。“我家大瓮里的粮食满满当当,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全村老少都念习书记的好!”里双店公社厢同大队会计钱贵香忆起当年情景,至今仍激动不已。

  在习近平倡导下,1983年1月,正定在河北开创先河,全面推行包干到户责任制办法,提出土地可以分包到户,在经营管理上坚持宜统则统、宜分则分。

  1984年1月22日,习近平冒着严寒来到西柏堂村,为500多名社员宣讲当年中央1号文件。时任西柏棠公社党委书记赵建军回忆:“习书记讲得很细致。他告诉大家,文件规定了延长土地承包期。这彻底打消了乡亲们的顾虑,很多社员很快制定了增加投资、改良承包田的方案。”

  随着“大包干”的深入推进,正定农业生产力迅速提高。1985年,全县农业总收入达到4.3亿元,比1982年翻了近两番。

  王玉廷(时任正定县委组织部长):

  他心里想的都是百姓利益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庄严宣示。

  “他的工作一直贯穿着这样的理念,在正定也是这样。大事小情,心里想的都是百姓利益。”时任正定县委组织部长王玉廷说。

  1983年,担任县委书记后不久,习近平提议出台了《中共正定县委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几项规定》,又明确提出:“一定要树立求实精神,抓实事,求实效,真刀真枪干一场。”

  解决民生难题,习近平带头行动:部署全县学校危房大普查,并拿出自己3个月工资资助北贾村小学;1984年4月,在习近平反复协调下,石家庄至正定的201路公交车开通了,正定成为全市第一个通公交的县……

  “当时,干部们都感受到了一种实干的氛围。”王玉廷说。

  针对正定紧邻省会的区位特点,习近平深入调研,确定了“半城郊型”经济发展路子。

  “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大搞农工商、农民变工人、离土不离乡”“城市需要什么,我们就种什么;城市需要什么,我们就加工什么”……1984年2月,习近平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经济。“半城郊型”的提法,让在场干部耳目一新。

  1984年4月23日,正定县出台《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有正定特色的“半城郊型”经济发展道路方案》。种植业怎么充分利用空间,养殖业怎么形成合理食物链,工业怎么大力发展,商业服务业重点发展哪些行业,一目了然。

  在实践中,习近平总结出发展“半城郊型”经济的“二十字经”:投其所好,供其所需,取其所长,补其所短,应其所变。不久,连接正定与石家庄的滹沱河大桥热闹起来,一辆辆满载农副产品、建筑材料、手工制品的车辆,从县城涌向市区,川流不息。

  通过走“半城郊型”经济发展的路子,正定实现了“利城富乡”。1984年工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收入等9项指标比1980年翻了一番,粮食总产、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10项指标创下历史新高。

  “这是正定历史上第一个总体性的经济发展规划,至今仍对正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王玉廷说。

  赵桂林、尹计平(先后担任正定县塔元庄村党支部书记):

  他按约定回村看望乡亲们

  正定县塔元庄村,坐落在滹沱河北岸、距县城西4公里处。30多年来,习近平一直牵挂着这个有着500多户人家的村庄。

  1984年夏天,习近平骑自行车来到这里,查看“大包干”情况。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赵桂林回忆:“习书记直接到了地里,详细询问粮食种植情况,还鼓励大家用好政策,大力发展第二产业,搞好农副产品深加工,实现多次增值,增加村民收入。”

  落实习近平确立的发展思路,塔元庄的面貌变了,米袋子足了,钱袋子鼓了,还在全乡第一个通上了自来水、第一个搞了村庄规划。

  2008年1月12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近平重回塔元庄,沿着正在改造的村路,与接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尹计平边走边聊。

  “得知我们正在实施旧村改造,计划用三到五年让全部村民住进楼房,他特别嘱咐要征求老百姓意见,得到大部分人的同意才行;一定要规划好,严格按照图纸施工,不要随意改变。他说,我五年后一定再来看看。”尹计平说。

  “须思官场吃喝一席宴,必耗民间劳苦半年粮。”在村委会党员活动室的一副对联前,习近平一字一句缓缓念出。“他说,这副对联写得好,时刻警醒我们,一定要严格自律,多关心百姓疾苦。”

  尹计平清晰记得习近平临上车时的殷切嘱托:“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希望你们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带领群众早日奔小康。”

  习近平遵守了约定。2013年7月11日,正定人民的“老书记”再回塔元庄村。得知80%的村民都住上了楼房,他连连称赞,没想到变化怎么快、这么大!

  在召开座谈会时,习近平总书记说,这里我很熟悉,当年下乡就骑自行车来。今天就是来听大家意见的,看看乡亲们,接接地气,充充电。“总书记一直惦记着俺们村,一席话,说得大伙儿心里暖暖的,纷纷打开了话匣子。”赵桂林说。

  习近平总书记对塔元庄村提出了新要求:“你们要在全国提前进入小康,把农业做成产业化,养老做成市场化,旅游做成规范化。”

  “30年,习近平领着俺们走上了致富路。这份情,乡亲们心里永远都记着!”尹计平说,如今,塔元庄村人均年收入超过2.1万元,村集体收入从20多万元增加到1000多万元。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