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九江新闻 » 正文

陶瓷文化“麦加”景德镇的“今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14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7805



在互鉴中繁荣 在交流中提升 在挖掘中丰富 在守护中升华
陶瓷文化“麦加”景德镇的“今生”

  瓷都信息港讯(记者 张怡)景德镇原名昌南镇,有着1700多年的制瓷历史。唐朝时期,这里生产的精美瓷器远销世界各地,在欧洲,人们都以能获得一件昌南镇瓷器为荣,并把“昌南”的谐音“China”作为瓷器和瓷器的故乡“中国”的名字。公元1004年,酷爱瓷器的宋真宗把年号“景德”赐给昌南,景德镇由此得名。

  由于地处黄山余脉、怀玉山余脉向鄱阳湖的过渡带,独特的地理环境让景德镇在历史上两次接纳了全国最优秀的制瓷艺人,一次是北宋末年的北方战乱,一次则在元代初期。躲避战乱的手艺人逃到这里安身度日,他们的手艺也在这里生根、开花。南北方制瓷的各道工序在这里一直不停地发展、融合。

  不能否认,直到今天,景德镇还保留着手工制瓷最完整的工序、最精湛的技艺。与此同时,伴随着景德镇对陶瓷文化不遗余力地保护和挖掘,越来越多来自国内外的艺术家纷至沓来,为这座古朴传统的手工艺城市带来了最现代的文化艺术理念。当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艺术理念在这里激烈碰撞,绽放出的色彩自然格外夺目。

  (一)

  文化是需要互鉴的。

  再过几天,景德镇与世界对话的触角又将伸向赤道的另一端——“感知中国·丝路瓷行”中国陶瓷文化展即将在南非约翰内斯堡非洲博物馆开幕。南非地扼大西洋和印度洋,在地理大发现之前,南非北部的马蓬古布韦是中国瓷器所能抵达的最远地区。早在16世纪中叶,葡萄牙航海家打通了经好望角连接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的海上贸易路线,全球化进程开启。1552年和1554 年,分别有两艘葡萄牙海船,满载中国景德镇的青花瓷器驶返欧洲,却沉没在南非东南海域。从沉船打捞出水的瓷器底部,仍清晰可见“大明嘉靖年制”的楷书款识,标明了沉船瓷器的来源地和年代。这两艘沉船表明了至少从450年前起,南非同景德镇之间就有着直接的物质文化交流。而荷兰人的到来更使得十七、十八世纪的景德镇瓷器在南非屡见不鲜。在开普敦的文化历史博物馆,就藏有沉没于1781年的米德堡号沉船出水的景德镇瓷器。

  文明因交流而丰富,文明因互鉴而精彩。“感知中国”活动正是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加深了解、增进友谊、加强合作美好愿望的体现。南非,作为大航海时代欧洲与中国进行海上贸易中转地的角色,作为当今世界的“金砖国家”之一,对中国,对景德镇,都意义非凡。展览呈现给观众的,仅仅是景德镇瓷器的星星点点,有勾起人们历史记忆的明清外销瓷,有高贵典雅的青花瓷,有富丽堂皇的彩绘瓷,有奇幻炫耀的窑变瓷,有玲珑剔透的雕刻瓷,有美好生活的日用瓷。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唤起南非人民对景德镇的美好向往,更好地领略中国文化。

  近年来,景德镇市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打造“一带一路”文化节点城市,不断拓宽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渠道。“丝路瓷行”中国陶瓷文化展,是我市实施陶瓷文化繁荣工程,精心打造的对外文化交流品牌。旨在借助国家层面的平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一系列陶瓷文化展示活动,弘扬陶瓷文化,践行丝路精神,加深世界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使景德镇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的名片、讲述中国故事的平台、传递中国声音的窗口,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贡献“景德镇力量”。

  (二)

  文化是需要交流的。

  景德镇之所以能成为景德镇,绝不仅仅只是因为这里独具特色的陶瓷原料和地理环境,制瓷业之所以能在这里长盛不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里完全开放的环境,让工匠、艺人们不断学习、兼收并蓄,形成了一个集世界之大成的瓷器之都。

  景德镇有个被称作“景漂”的群体,他们有的抱着虔诚的朝圣之心在这里扎根,潜心创作;有的像四处迁徙的候鸟,将国内外最新的艺术理念带到这里……一份来自景德镇官方的统计资料显示,据初步测算,目前“景漂”一族已达每年两万人次的规模,其中外籍人士1200人左右。

  熟悉景德镇陶瓷行业的人都知道,在景德镇,陶瓷艺人不少都是自幼习艺,甚至是职业世代相传。而如今,除了家传和学院派之外,“景漂”俨然成为景德镇陶瓷文化发展的生力军。

  澳大利亚艺术家China De La Vegas在景德镇有自己做传统陶瓷的仓库。她的名字来源于阿根廷父亲,China在阿根廷是牛仔的意思。她在北京和悉尼开过工作室,在经人介绍到景德镇后,一年前她带着两岁半的孩子过来了,白天在工作室,晚上住青年旅舍,和众多艺术家一起成为了“景漂”。

  湖南人张建,从中央美术学院瓷器艺术系毕业后扎根景德镇,创造大朴烧柴烧品牌,潜心研究柴烧技艺。

  ……

  “瓷”与“磁”同音,瓷都景德镇就像一个大磁场,吸引着血液里流淌着瓷因子的艺术工作者。对他们来说,也只有到了景德镇,才能真正感受到窑火的心跳,触摸到瓷艺的脉搏。

  也正是因为这种大气包容的传统,在这样一个小城市,这么多外来艺术家感觉不到陌生和隔阂,而是能够带着各自的思想、新鲜的信息与当地传统文化互相交流、逐渐融合、一起发展。

  (三)

  文化是需要挖掘的。

  在景德镇,陶溪川算得上这个不缺文化创意的城市当中一处别致所在。因为陶溪川这个后现代感十足的名字背后,有着它独特的含义。

  人类最早的文化记忆即陶。陶是陶瓷,是陶冶,也是陶然。溪川,是自然的代表,是生命的象征,是包容的展现,川流不息、连绵不绝。陶溪川,以陶瓷为源头,宛如潺潺流水又似一股无形的力量,让这个涅槃重生的老工厂再现景德镇“活着的历史”。

  陶溪川是一个老工厂保护利用项目,核心启动区是原来的宇宙瓷厂——这个计划经济时代中国陶瓷出口美国的最大企业,曾被外商称为“中国景德镇皇家瓷厂”。

  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景德镇陶瓷行业经历了改革的阵痛,一步步陷入困境,一个个像宇宙瓷厂一样实现景德镇工业梦的地方,逐渐走向衰败和没落。

  2013年,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集团以宇宙瓷厂为核心启动区,开始打造陶溪川文创街区。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整体规划、中日韩著名设计师设计,22栋风格各异的老厂房、煤烧隧道窑、圆窑等得到抢救性保护与修复。经过三年的精心打造,2016年10月18日,陶溪川文创街区正式开业迎客。

  现在的陶溪川,一条溪流穿过街区,溪边卵石错落;原生态树木高大茂盛,芭蕉在水边摇着肥硕的叶子;凌霄花爬满了老厂房斑驳的墙面,一间间创意店铺门前,绣球、蔷薇、三角梅恣意盛放。每当夜幕降临,陶溪川换上艳丽的“晚妆”,灯光把这里映射得炫彩梦幻,音乐节、动漫趴、街舞秀……青春的欢笑在这里尽情挥洒。

  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集团董事长刘子力说:“陶溪川的真实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包豪斯风格的锯齿形厂房,到八九十年代的钢筋水泥楼房,陶溪川保留的每一堵墙、每一栋房子、每一个机器、甚至广场上铺设的每一块窑砖,都是真实的。

  从外表看,老厂房、老窑炉、老烟囱、老水塔依然耸立,但是它们的结构已经改造,功能和业态已经重新塑造。老烟囱高耸在广场中间,虽不再吞云吐雾,但依然骄傲地链接着过去和未来;曾被废弃的机器摆放在草地上,犹如时光的雕塑;老厂房“生长出”透明屋顶,变身成一间间咖啡馆、书吧、美术馆、创意工作室,国际化的高水平艺术展和文化交流每天都在上演。

  “陶溪川是一个既传统又时尚,既古老又新颖的地方。”刘子力说,陶溪川营造了一个穿越历史时空的场景,给世人呈现出千年景德镇的另一面。这里是景德镇陶瓷工匠的精神家园,也是年轻创客学子和艺术家的造梦空间。

  (四)

  文化是需要守护的。

  热爱陶瓷的人常说:“千百座高楼林立的城市也换不回一座匠心独具的景德镇。”作为举世闻名的文化高地,当下,以明清御窑厂遗址和御窑博物馆为核心的景德镇历史老城正在苏醒……

  2015年3月,三位耄耋老人联名给中央写了一封信,他们在信中对景德镇御窑厂遗址保护的急切之情溢于言表:御窑厂遗址作为我国唯一一处能全面、系统反映官窑陶瓷生产和文化信息的历史遗存,其出土的十数吨、上亿片瓷片只能分散寄放在简陋库房中,不仅不能满足“多级分类、系列复原、考古研究”的需求,连存放和保护都很困难……

  写信的这三位老人是谢辰生、宿白、耿宝昌,他们都是在中国考古界享有盛誉的文物专家,这封饱含对景德镇陶瓷文化深厚感情的信,引起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关注,并作出了重要批示,要求加强对御窑厂遗址的修护工作。

  为了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景德镇以御窑厂遗址为主体的新一轮改扩建和维修保护工程由此拉开序幕,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已经初具规模的御窑遗址博物馆。

  作为未来景德镇的“城市客厅”,御窑遗址博物馆代表着城市转型发展的方向,是认识景德镇、了解景德镇的重要窗口。在设计之初,该项目就被注入了文化艺术展览、休闲娱乐等功能,并在融入景德镇元素的基础上,展现景德镇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气息。

  数易其稿后,由朱锫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以窑的拱形作为设计线索和空间尺度,用最简单原始又富有感染力的拱券形态抽象窑的形式,并汲取了中国瓷器圆润、简约的曲线造型,通过多个单体拱券的组合、扭转、聚集的设计方案被最终确定。也正是因为这个来自于窑与瓷的建筑设计灵感,让御窑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获得2017年度The Architectural Review未来建筑奖“最佳文化建筑”殊荣,将悠久深奥的御窑文化变得通俗易懂、触手可及。

  现如今,景德镇这座古城的肌理正在慢慢“舒展”开来:多条石钉铺就的街面已经完工,以彭家上弄为代表的里弄已经被整体保护,码头、行帮商会、民窑以及辅助产业链正在逐渐修复……这些都是御窑厂13.1公顷保护范围的延伸,景德镇在守住传统的同时,也在按照现代标准去进行创新、创意、提升,维持文化的传承力,重塑千年古镇历史风貌,留住文化记忆,使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在传承创新中不断发展。

  后记:

  有学者曾说:民间传统文化一部分随着传统产业和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而瓦解或消失了,但另一部分正在转化和重组,成为现代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中所需要的人文资源。景德镇的发展模式和格局正印证了这一点。

  今天的景德镇,通过不遗余力地开展文化互鉴、文化交流、文化挖掘和文化保护,已然成为了大量前来“朝圣”的艺术家和从业者心中的陶瓷“麦加”。文化的碰撞,催生了传统文化的重构与再造,景德镇正逐步实现“文化遗产”到“文化资源”的转变。(来源:景德镇日报)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