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国际国内 » 正文

河南商丘:40.5万人稳定脱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4-08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11242

  光明日报记者 丁艳 光明日报通讯员 邵群峰

  春天的豫东大地,生机盎然。3月25日,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孙六镇伏土山村的文化广场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百姓大舞台”上悬挂的“扶志扶智大讲堂”横幅格外醒目,三五成群的村民坐在小板凳上欣赏着融入扶贫政策、移风易俗内容的文艺会演,掌声频频响起。

  地处豫东平原腹地的河南省商丘市,是农业大市、人口大市。近年来,商丘市以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扶贫扶志两手抓、物质精神双脱贫,已完成40.5万人的稳定脱贫任务,491个贫困村出列,全市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0%降为2017年底的3.73%。去年圆满完成9.36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年目标任务,105个贫困村出列。

  文化扶贫“富脑袋”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真正的脱贫离不开精神力量和文化底蕴的支撑。近两年,商丘市充分发挥“文化扶贫”在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特殊作用,滋润民风,开启民智,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2017年,商丘市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努力构筑“精神高地”,在贫困村新建文化广场278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70余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一系列重大文化惠民项目顺利实施,842个贫困自然村宽带网络全覆盖。

  2018农历春节前夕,“乡村春晚”在商丘各个县区遍地开花,自编自演的歌舞、快板、小品等文艺节目,让乡亲们既享受了丰盛的文化大餐,又了解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大大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干劲。

  “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活动,是商丘市以“精神扶贫”助推“精准扶贫”的又一利器。

  在豫东农村,“彩礼”一度是广大农民的“痛点”。近两年,商丘市把移风易俗作为减轻贫困群众负担的切入点,在全市广大农村推动建立“一约四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推进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破除陈规陋习。春节前夕,“零彩礼”大型集体婚礼在柘城县、宁陵县先后举行,参加集体婚礼的新人们积极响应移风易俗政策,践行“不要车不要房,自己家业自己创”的婚嫁新风,在当地传为佳话。

  与此同时,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也在持续深化,“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创评活动深入开展,“道德讲堂”等阵地建设不断推进。优秀的传统文化浸润豫东大地,崇德向善的乡风民风渐成新风尚。

  商丘市委书记王战营说:“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的必然要求,是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重要抓手。”

  经济扶贫“富口袋”

  睢阳区临河店乡王唐蒋村生产童车的精准扶贫车间门口,一辆货车正在装货,车间里有人在焊接、有人在组装、有人在装箱……一幅忙碌的生产景象。

  “扶贫车间建在俺村里,不出家门就能干活儿挣钱,打工、顾家两不误,别提多好了!”43岁的该村贫困户任秀丽乐呵呵地说,“我手快,一个月能挣3000多块钱,离小康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任秀丽的脱贫之路,是近年来商丘市成功实施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商丘市在脱贫攻坚进程中,找准问题开“药方”,选准路径拔穷根,逐步探索出一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路子。

  产业扶贫是脱贫的必由之路,商丘市以此为主线,全力推进,去年全市共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52家、农民合作社8868家、家庭农场2330家、种粮大户1812家,建成扶贫车间1034个和村级光伏电站733个,为广大贫困户建立了稳定的增收渠道。

  在就业扶贫方面,2017年,全市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培训2.5万人,实现转移就业3.26万人,开发贫困劳动力公益性岗位数1824个。健康扶贫则全面实施“预防、服务、减支、保障”四位一体健康扶贫方略,为36.42万贫困人口建立健康档案,对2.2万患大病、4.76万患慢性病的贫困人口进行了救治。

  金融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支撑。商丘市全面建立金融扶贫“四大体系”,深入推进“政银保”“政融保”“三帮一扶”等金融扶贫新模式,破解贫困群众发展资金不足的瓶颈。2017年,全市小额信贷累计发放贷款49亿元,贫困户获贷率53.93%。

  宁陵县黄岗镇申屯村贫困户李海朋就是金融扶贫的受益者之一。他懂养殖技术,但一直苦于没有资金。2017年8月,通过“政府+银行+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金融扶贫模式,不到一周就拿到5万元贷款。年底,他养殖的2000多只鸭子全部出栏。

  在改变贫困村、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和居住条件上,商丘同样不遗余力。2017年以来,全市实施贫困村“九大工程”、贫困户“六改工程”,同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在脱贫攻坚奔小康的道路上,商丘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在多层次保障体系的强力支撑下,商丘正阔步走在奔向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08日 03版)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