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国际国内 » 正文

营救美国大兵——记75年前浙江村民与美国飞行员那段往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1-10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348

浙江丽水遂昌村民回忆当年营救情景 新华网发 浙江丽水市委宣传部提供

        新华网杭州11月8日电(祝姚玲 包塔娜)对于杜立特空袭,很多人都不陌生,那是1942年美国空军中校杜立特率领16架B-25轰炸机、80多名机组人员对日本东京等地开展的一次大胆突袭,它的胜利对于当时在二战战场节节失利的美军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这场75年前的空袭行动举世闻名,而背后中国平民英勇救助美国飞行员的故事,却没有那么为人熟知。往事不该如烟,那一个个感人的救援故事,是村民用血汗甚至生命铸就的,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为美国飞行员送食、治伤,并用轿子、人力车将他们送到当地政府,护送他们安全离开。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浙江山区,去追寻那段往事,致敬平民英雄,记录那段平民铸就的中美友谊。

        20岁的江山村民 硬生生把2米高的美国飞行员背下了山

        时间回到1942年4月18日,那是珍珠港事件后的第一百三十三天,杜立特空袭成功后,轰炸机因为无法在航母着机,继续向西飞往中国境内。由于燃料耗尽和天气原因,16架飞机全部坠落,飞行员紧急迫降到浙江的遂昌、江山、常山、临安,江西的上饶等地。

        当天傍晚,3号机坠落在丽水市遂昌县柘岱口乡北洋村大坞山。副驾驶曼奇坠落到江山东积尾村附近。下落过程中受伤,难以自己下山,后来才被村民发现。

        据曼奇回忆,被村民发现时身体已很虚弱,每走100码就要歇一歇。一个身高5英尺4英寸的中国人主动要求背他,他就是村民毛继富。当时,毛继富20出头,与曼奇身高差距颇大,用满身力气硬生生将这个接近2米高的美国飞行员背下了山。背起大块头,毛继富没有放慢、停下脚步,而是快步走向村庄。

        毛介富的妻子吴梅兰和村民廖石爱等人,还为曼奇做了在当时可以算作奢侈的鸡蛋汤、蛋炒饭。由于语言不通,当时他们连这名飞行员的名字也不知道。不久,美军飞行员便被有关方面送回美国。

        1998年12月,曼奇的战友伍尔德里奇专程来到毛介富家中表示感谢。

        遂昌村民炖鸡给飞行员当晚餐 做他的人肉拐杖送他下山

        同是3号机组的机长格雷、投弹手琼斯降落和机械师法克特落在遂昌界内。

        机长格雷当天降落在遂昌县西畈乡岩坑村,第二天到湖岱口村桥头,被村民发现并带回家中,后被乡里安置在刘家祠堂(当时的乡公所)。对于村民送来的米饭和小菜,格雷只是怔怔地看着……后来,格雷在纸上画了一只鸡,又画了几个圆圈——鸡蛋,村民理解了意思,很快送来了几个还冒着热气的鸡蛋,还把一只刚出锅的鸡送来作为他的晚餐。在战乱年代,山区农民家庭哪怕过年,也未必能吃上一只鸡。

        第二天一大早,在乡长刘佐唐的安排下,民兵刘芳桥护送他去上定乡。处处陡峭而狭窄的山路,没有经验的格雷走几步就气喘吁吁,刘芳桥就让格雷搭在自己肩上一步一步往下挪。“爷爷说,那是他这辈子走过最累的路,”刘芳桥的孙子刘光宁说。

        这一路上,格雷与刘芳桥熟络起来,途中休息时,他掏出钱包里的照片给刘芳桥看,告诉他这是他的夫人。次日,刘芳桥返回刘家村,格雷送了他一段路,还送了两枚美国硬币表示感谢。

        投弹手琼斯降落在遂昌县柘岱口乡坑西村,在乡长张志伦和村民帮助下得到食物和换洗衣物,并被安全送走。于4月21日与机长格雷在王村口区重逢后安全离开。

        机械师法克特殉职于机舱内。当村民轮流值守看守他的遗体,并用上好棺木,将他入殓。后来棺木连同拆解的坠毁飞机、零部件一起被送走。

        临安山村教师朱学三 用生涩的“洋文”救下杜立特部下

        1号机,也就是杜立特执行任务的那架飞机,那天傍晚坠落在浙江、安徽交界的西天目山豪天关岭上。

        杜立特降落在临安县白鹤镇盛家畈的农田中,第二天被发现。由于言语不通,驻扎在白鹤镇的浙西行署的哨兵发现他后,双方险些开枪。好在村民帮杜立特找回降落伞、望远镜,才消除误会,将这个满身泥浆的美国人送往天目山上的浙西行署。

        与杜立特同一战机的领航员波特降落在青云镇碧琮村,他和另一名机组成员,被村民误认为“日本人”。幸好那天正是星期天,会一点“洋文”的当地小学教师朱学三恰好在家,他用最简单的英文与他们交流,村民才得知他们是轰炸东京的美国英雄,对他们热烈欢迎。由于他们不会用筷子,朱学三的母亲专门为他们煮了一小锅鸡蛋。 饭后,大家决定把两个英雄送往浙西行署。路上巧遇射击手伦纳德,三人仅仅拥抱,一同前往浙西行署。

        副驾驶员科尔降落在距杜立特六公里的射干村(现在临安太湖源镇),在保长等人护送下被友好地送到浙西行署青年营。1号机组上的五名飞行员,历经曲折惊险后,在临安百姓的营救下团聚。

        浙西行署为杜立特五人备好车马食物,飞行员也送给行署主任贺扬灵一件皮衣,一双皮手套,还有一些小纪念品。正要分别时,杜立特取出一封感谢信,交给贺扬灵。

        象山村民连夜护送飞行员离开 郑士明死守秘密被日军杀害

        7号机坠落在象山南田岛大沙村靴脚头沙滩。当时,5名美军机组人员中4人受重伤,其中两人伤势严重。

        由于当地离日军大本营石浦很近,村保长许尚春与王小富等4个甲长商量后,决定每小组派4个年轻人,在第二天天亮前把伤员送走。于是,16名村民抬着负伤的美军机组人员摸黑前行,中途更换多次交通工具来到三门,在恩泽医院院长陈省几、其儿子陈慎言、儿媳张雪香等帮助下,于21日清晨,把5位美军机组人员安全护送到恩泽医院。医务人员对机长劳逊做了截肢手术。半个多月后,5名机组人员基本康复。

        大沙村却因此陷入险境。驻石浦日军得到消息后,到大沙村挨家挨户搜查拷问。大沙村男女老少统一口径说“机组人员让潮水冲走了,没有一个上岸”,日军一无所获。可不久,日军在村民郑士明家搜出一顶降落伞,把他双手反绑悬空吊在小庙的房梁上拷问,要他供出美军机组人员的下落。

        郑士明一口咬定降落伞是在海上捕鱼时捞的。日军撤离后,全村人竭尽全力抢救郑士明。但由于伤势过重,流血过多,离开人世。

        三门渔民将飞行员藏进夹墙 帮其乔装躲过日军搜捕

        6号机上的五名机组人员坠落在浙江三门湾海里。当晚,四人游泳上了岸,岸边是南田区檀头山岛大王宫村(当时属三门县,1952年划归象山县)。见有一间农舍亮着灯光,便摸进了这户人家的猪羊棚。新婚夫妇麻良水和赵小宝发现了他们。在大概搞清楚来龙去脉后,这对年轻夫妇将他们请到屋里,煮鸡蛋给他们吃。后来得知还缺一人,麻良水到海边找到第五名飞行员。

        日本兵得到风声,上岛搜查,麻良水夫妇急中生智,将美国飞行员藏进了夹墙。第二天,他们用渔民衣服伪装飞行员,并雇了一条舢板,划船帮助他们避开日军的封锁线,到达安全地段。临别时,飞行员送给赵小宝家2只指南针、1只手表和1支钢笔。

5位中国老人受邀前往美国参加杜立特空袭50周年纪念受到热情款待 新华网发 浙江丽水市委宣传部提供

        相隔半个世纪 异国老人们再次相见重叙友情

        时间飞逝,1992年,杜立特空袭迎来50周年。应美国杜立特轰炸机队协会执委会邀请,刘芳桥、陈慎言、朱学三、曾健培、赵小宝5位老人,来到美国,与半个世纪前被他们营救的美军飞行员再次相见。

        渔家女赵小宝从当年的新婚少妇变成了步履蹒跚的老妪。见面会上,被她和丈夫救助过的飞行员爱德华却一眼就认出了她。一见面,两人就紧紧拥抱在一起。

        与刘芳桥会面的是一名三号机组成员的女儿,她代表父亲宣读感谢信。最后,她说:“要不是中国人救了我爸爸,今天就不会有我站在这里讲话。我从心底感谢中国恩人。”

        会场,3号机殉职机械师法克特的家属抱住刘芳桥。法兰克弟弟不停地说“谢谢,谢谢!”他说,50年前,哥哥跳伞殒命后,中国农民连续几昼夜在山上守护遗体,非常感谢。

        当年被中国村民营救的杜立特将军写信向5位老人表示感谢:“我代表杜立特轰炸机队协会的全体成员,向我们的中国朋友——那些不惜自己和他们全家承担巨大风险而搭救和照顾我们的人,表示由衷感激!”明尼苏达州州长将由他和州国务卿签名的感谢信交给老人。

浙江村民营救美国飞行员留下的重要历史资料 新华网发 浙江丽水市委宣传部提供

        往事如烟而情谊永恒 这段故事还在延续……

        刘芳桥家里至今保存着一本美国杂志,里面记录了美国各界对营救事件的评价;同一村的黄志春家的厅堂里还挂着父亲黄雄忠与美军飞行员的合影……

        今年10月24日,北京。十二号机飞行员鲍尔之子鲍尔特意穿着杜立特空袭75周年的纪念衫接受采访。吉姆说,父亲和他都特别感谢中国人民的大义之举。美国专门成立了杜立特子女协会。“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中国恩人。明年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去遂昌等地看一看,向恩人们致敬。”吉姆最后说。

        翻开尘封的历史,除了温暖的救援,还有冰冷的残杀。杜立特尔空袭后,浙西机场群的战略重要性完全暴露,从1942年4 月19日开始的一个月内,日机轰炸衢州机场就达59次,机场附近9个村被杀绝。

        当翻开尘封的历史,有些往事无法付诸笑谈之中。对于那段历史,除了沉思,还有悲痛,还有温暖和感动……那段战争年代结下的深厚友谊,它历久弥新,在后人中传承变得愈加珍贵……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