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国际国内 » 正文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刘兰芳:小香包承载大梦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30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823
 

刘兰芳和她的刺绣作品。

 

 

  每日甘肃网 记者兰天

  甘肃庆阳是中华民族早期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这片热土上留下了璀璨的历史文化传承,蜚声中外的庆阳香包就是庆阳市独特的文化名片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庆阳香包绣制的传承人刘兰芳有着自己的看法,“香包虽小,可是它承载着无数先辈的智慧,传承的是历经千年的刺绣工艺,一针一线,都传递着陇原儿女质朴而厚重的情感。”

  庆阳香包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中国古代社会盛行“男耕女织”的劳作方式,在生产力相对较为发达的前提下,女人们除完成织布缝衣外,还做一些工艺品、礼品用来点缀生活,联络感情,香包也就由此而生并广为流传。庆阳香包作为庆阳地区的一种民俗物品,当地人称之为“绌绌”,佩戴在服饰上不仅美观漂亮、香气宜人,还有愿祈福,禳灾避邪之意。刘兰芳说:“以前庆阳当地农村,女孩子出嫁时的陪嫁如果没有几件精致的绣品,会被男方瞧不起。相反,如果有精美的绣品作为陪嫁,大家会觉得你是一个能干的‘巧女人’,而且在夫家会很有地位,所以,我们这里的女人针线活个个做得好。”

 

香包绣艺作品。

  小爱好做成了大事业

  “第一次做成一双鞋垫,特别得意,外婆看我做得不错,开始教我。”刘兰芳8岁起跟着外婆和母亲学习香包绣制,提起第一次绣鞋垫的经历,她的眼神里充满了欢喜,似乎一针一线都历历在目。或许刘兰芳自己也没想到,正因为多年的坚持,当初的一个小爱好,如今却成了引以为傲的事业。

  高中毕业后,刘兰芳在庆阳市西峰区一家国营企业工作。上世纪90年代初,她下岗了。在经过最初的踟蹰和彷徨后,她静下心来研究自己从小熟悉的传统香包制作。

  从最初制作荷包、鞋垫、枕套等最简单的物件入手,刘兰芳注意到实用的东西在市场上更有销路,其后便开始尝试制作绣花鞋、肚兜、盖头等既有地方特色而又实用的作品。她潜心研究传统工艺,自己创意、自己设计,制作出了一件件精美别致富有地方艺术特色的香包作品。

  就在这个时期,庆阳市政府也开始重视本地传统香包产业的发展,在政策的引领与推动下,刘兰芳的香包制作更有了用武之地。2002年,刘兰芳的香包制作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这一年她开了自己的公司。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刘兰芳意识到传统的工艺已经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尽快改良工艺是迫在眉睫的问题,随后刘兰芳多次外出考察学习,经常为了一道工序废寝忘食,付出终有回报,在不断地学习改进后,刘兰芳的香包制作无论从工艺上还是标准上都有了巨大的提升。

  凭借自立自强的精神,如今自主创业的刘兰芳已成为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她的公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可以自行设计生产300余个香包系列产品。刘兰芳通过办培训班,组织讲课,每年培训2000多名妇女从事绣艺编织工作,目前累计有20000多名妇女参与到公司的生产中。极大地带动了当地妇女就业。“生活好起来了,不能忘了家乡跟我一样的姐妹们,独木不成林,我要带着她们一起干,撑起我们的半边天。”刘兰芳说到。

 

工作中的“针”功夫。

 

  世界这么大,带香包去看看

  2014年7月,文化部相关单位组织一批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赴美国参加一个中国主题年的文化交流活动,刘兰芳受邀为其中一员。“美国人也知道香包,但是不知道它用来做什么。”从美国回来的刘兰芳萌生了更大胆的想法,“我要让我们的香包走得更远,让世界都认识我们的香包。”次年4月,刘兰芳受邀再次前往美国,在美国耶鲁大学等5所名校开设讲座。讲述了庆阳香包的故事,将黄土高原的香包一步步推向世界舞台,这次美国之行反响很大,美国许多媒体都进行了报道。她的作品还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波士顿妇女儿童博物馆收藏。

  通过多次的国外之行,刘兰芳认识到向外国友人推广香包工艺品不仅要讲传统,更要“接地气”,才能把民族的变成世界的,为此,她不断寻找中国传统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对接点,了解外国民众的审美理念,改进庆阳香包的设计图样,使庆阳香包更具“国际范儿”,通过多次对外交流,让外国民众亲身体验香包的制作过程,感受来自中国民间艺术传承的魅力,更好地促进了香包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同时,为了不断提高艺术水平,创新香包样式,刘兰芳不断走访收藏各个民族的艺术作品。她收藏的服饰,大都是明清时代的东西,她希望通过研究不同民族的艺术作品,把这些民族的艺术和庆阳的香包文化结合起来。“庆阳香包只是个地域文化,要想走得更远、走向国际,就必须结合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刘兰芳说。

  如今,刘兰芳依旧每天奔波于家和公司之间,忙得团团转。随着名气的提升,刘兰芳的事迹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这对她来说既是压力,也是鞭策自己前行的动力,她说:“想起来自己这一路上经历的苦和累,我都不知道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仔细想想,我自己都给感动了。”从刘兰芳的话语中,可以感受到一个女性的柔弱,却又像黄土地般的坚韧。

 

香包绣艺作品。

 

  近年来,刘兰芳先后赴美国、加拿大、白俄罗斯、意大利、埃及、非洲及中国台湾等地区,进行庆阳香包民俗项目宣传、推介,并多次受邀在美国耶鲁大学等名校开设讲座,“庆阳香包是传递爱和友谊的信物,我希望全世界的人都学会做香包,通过我们的庆阳香包,把爱和友谊传遍五湖四海。这是我的梦想,是我的中国梦,我觉得这个梦总有一天会实现。”刘兰芳说这话时,语气里充满了坚定。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