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国际国内 » 正文

【治国理政新实践·贵州篇】穷则思变小坡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06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1124
  文/图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丁福浩   在未来的3年多时间里,还要让全省370多万人实现脱贫,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需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也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蹲点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王庄乡小坡村,最大的感触是“变”:思路在拓展,干劲在增长,信心在增强,日子更红火…… 

小坡村于2014年成立的“老油坊”榨油公司
   满地苞谷“变”生姜   “挖出穷根子,选准好路子。”   小坡村,位于清镇市王庄乡北部,全村现有耕地3584亩,只有192亩水田,旱地占到了耕地的95%。多年来小坡村以种植苞谷、油菜等为主要经济来源,绝大多数农户没有摆脱“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的农耕模式。   穷则思变。小坡村从实际出发,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2014年利用原小坡小学闲置校舍建立的“老油坊”榨油公司带动全村及周边村寨的500户农户年均增收1200元,2015年做起来的蔬菜种植基地也不同程度上给村民带来了一定的收益,而如今,给小坡村带来更大惊喜的是生姜。   脱贫致富,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都得想明白。村里的土层太薄,种其他作物难度大,但种姜却适宜。说干就干!今年3月,在村支两委的带动下,村民们联合成立了姜太师合作社,全村147户低收入农户都积极参与其中。   看到了出路的贫困群众,爆发出脱贫致富的极大热情。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相同的三个字,却是脱胎换骨的精气神。“晒姜种、犁地、种姜,大家都希望早点种下去,早点有收获。”小坡村村支书兰竹边介绍边翻出手机图片向记者展示村民的劳动场景,令人颇有感触。   如今,村里的姜已有部分钻出了地面,除草工作如火如荼。今年全村一共种植了700亩生姜,十月份就可以收获,预计产量在350万斤左右,年产值达280万元以上。 

小坡村村支书兰竹察看种下的生姜
   土地入股变分红   “放着不管,就能每天来钱!”   李贵龙,小坡村茅草坝组组长,低收入农户之一。李家共5口人,3个孩子在上学,学费是“老大难”。原本靠种玉米为生的李贵龙,今年3月加入了种姜队伍。   “用土地入股合作社种姜,每亩每年可得到500元的土地分红,合作社还会发我每亩每季800元播种、除草、施肥、收姜的工钱。”李贵龙算了一笔账,他告诉记者,只要土地入股,把姜种好,他的七亩地每年保底就可收入9100元,加上销售分红,每年可赚15000元左右,再也不愁付不起学费。   “种完生姜之后,村里计划接着种植土豆或者大蒜,已经种下的700亩核桃明年也会开始挂果。产业完备后,像李龙贵这样的低收入农户一年收入三万元不是问题。”兰竹说。   返乡创业有奔头   路通了,房盖起来了,产业发展了,村里一些长年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开始回流。   “养鸡场、矿泉水厂马上都要修好了,村里的人都很积极的在搞产业,以后的日子就更好过了。”正在家门口砌墙的吴胜没有停下手中的活。得知村里要修整房屋,他回乡过完年后,就放弃了广东的工作,在家门口扎了下来,当起了泥水匠。   借着美丽乡村“提高型”示范点项目的春风,村里各家各户都在修缮房子,像吴胜这样家门口的“打工仔”还有七十来个。   贵州亿盛投农业项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针对小坡村进行规划建设,大力推进农旅一体化。“我们准备在家门口搞个农家乐。”吴胜充满了憧憬。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