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瓷都新闻 » 瓷都时评 » 正文

[网评]“粽”情端午,更应深耕文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31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1480
[db:lvyoutu]

  端午,绕不开粽子、龙舟和屈原。当个人记忆融于家国情怀,当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上升为国家工程,端午等传统文化正在更多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加大了走出国门的步伐。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呷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在汨罗江畔的一座乡村小院里,83岁的李娭毑将新鲜粽叶卷好握在手心,舀一勺伴着红枣的糯米填进去,再用天然草叶将粽子裹紧,一个红枣粽做好了。(新华网5月28日)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一到农历五月,端午的氛围就越发浓重,包粽子、赛龙舟、插艾草、喝雄黄酒……一项项习俗在大江南北别无二致,也正是这些流传千年的习俗积淀着端午节深厚的文化传统。

  时至今日,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也更受到国人的重视,自08年,端午和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一起新增为国家法定假日,古老的节日也以更接地气的方式回归到老百姓的生活中。然而,形式上的重视并不能代替文化的根植和加固,当我们享受着粽子的美味、观赏着龙舟的激情,可还有人清楚端午节的来龙去脉,对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又能述说几分?

  无疑,粽子是端午节的一个重要象征,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了端午的文化符号,毕竟除了端午节这段时间,没人会吃粽子吧。但粽子不是端午的全部,龙舟也不是,只有这一项项的传统以及它们背后的历史文化叠加起来,才构成了我们文化底蕴深厚的端午节。可惜的是,当前确有这种现象,即端午节深厚的文化积淀被人为的简化了,称端午节是“粽子节”、“龙舟节”的人不在少数,这也导致了一些年轻人、小朋友只知“粽子”、“龙舟”,不知三闾大夫,即便知道屈原投江的故事,也并不了解其后的真实历史,因而也就无从谈起爱国主义教育。此外,各种节日也成为商家竞相营销逐利的手段,消费、购物狂潮往往盖过了节日文化的氛围,想在年轻人的思想意识里根植文化传统几乎不可能。因而笔者认为,对文化内涵的弱化,不仅是端午节,也是一些其它传统节日正面临的尴尬处境,这种历史文化传统越发势微的情况不容乐观。

  显然,端午节不是简单的“粽子节”。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早为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并且有举行龙舟竞渡的祭祀习俗,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在该日抱石投汨罗江自尽,老百姓自发包肉粽、倒雄黄酒纪念屈原,后世统治者为了树立忠君爱国的标签,也把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同时还有其它的文化元素不断融入,在两千多年历史长河的不断发展演变中,才有了我们今天这个意义深厚、文化丰富的端午节。“粽子节”概括不了端午节的精神内涵,更无法代表以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端午文化。2008年我国把端午节设立为法定假日,2006年端午节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则成功被批准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足以彰显端午节文化内涵的丰富以及传承发扬的重要性。

  尽管,法定假日被许多人仅仅用来消费、娱乐,传统文化在商业化的步步紧逼下发展疲软,但是笔者依然相信以端午节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我们必须要深耕根植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留住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我们就应当有这种意识和觉悟,在内心深耕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让文化自信融入到每个人的血液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气质当中,用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强大的文化自信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来源:瓷都信息港

 
 
[ 瓷都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瓷都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