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杂文 » 人生解读 » 正文

我看国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6-09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1293
核心提示:

我看国学

——读《2012年中国散文精选》有感

我是一个传统的不能在传统的中国小孩了。从小就读《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大量所谓国学的书籍,不过说实话,这些所谓“国学”在现在的我看来,多数是把自己的思想...

我看国学

——读《2012年中国散文精选》有感

我是一个传统的不能在传统的中国小孩了。从小就读《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大量所谓国学的书籍,不过说实话,这些所谓“国学”在现在的我看来,多数是把自己的思想硬是教别人学的那种,缺乏一些劝人尝试,真是干练的书,这也许也是我泱泱中华大国集可谓五千年文明史却从未出过一个自然科学家的原因之一吧。我想,陶潜可以算半个。一个民族盯着十几本书研究了几千年,可以想象这书被钻得多透,最后西洋人来了,用枪杆子把这些死读死书的中国的“知识分子”揪了出来,才恍然大悟——原来有些学问叫经济学、物理学、社会学......原来知识是这么学的。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开始挤破头地去外国去留洋,学完后突然又发现原来国学又是这些学问的基础.用王小波先生的话说,如果朱熹能透过阴阳学来推出一条光学定理,那现代的中国也许难以想象地进步,当然,这已经成了感慨的话题。由此可见,我国的五千年国学积累,也许只差了那么一步,只是一步,却相隔万里。

终究我是个晚生,在“国学”这块王小波先生在他的大学时期也被他的老师硬逼着研究了四年的国学,最后他的结论是——中国人研究了几千年的国学不外乎把整个世界硬塞进一本书里,从而导致永远只是一个小世界,而小世界外的,不知道。这个观点在古典文学家眼里也许就像是儿戏,毕竟王小波先生不是专攻这片的,我想他也不会愿意干这事的,所以文学评论家对这个观点不作评置也在情理之中了。细细想来,似乎我有些在向王小波先生靠拢,但也不完全相同,人与人的想法总不能完全一样才好。

王小波先生已经逝世十五年了,在这里我再次捧起他的那本《沉默的大多数》,重新回味,有些感伤,带些惆怅,不是因为至今文坛主流仍不敢对王小波先生此书加以评置,也不是因为此书没有在文坛掀起什么轰动,赢得什么大奖,而惋惜暴殓天物,只是为了这泱泱中华高速的文学发展中却从未再出现过如王小波先生此等敢评述民族文学、国学,敢去深入挖掘一个人的偏执性,一类人的阴面,一个民族的劣根性的作家,准确些叫思想家。鲁迅曾语“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消亡。”国学的命运其实也不过如此。

所谓国学,所谓经典,我想都不是我们现世之人所能轻下定论,妄加评说的,姑且先将我中华古时之所谓国学的类于孔孟之道的那些看作是封建制度的捆绑附带产品,不作评置。但站在当代世界文学发展方向上看,一切所说之国学经典只能留至后世之人去评判了,我们这代人想来是不妥的。也许沉默是看待当今所说之国学的不错态度。

 
 
[ 文学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文学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