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亲子频道 » 幼儿期(1-3岁) » 幼儿疾病 » 正文

宝宝哪种“冬病”要“夏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11-13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455

  又到宝宝“冬病夏治”时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采用中医中药的治疗方法,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所谓“冬病”是指一些冬季容易发作或容易加重的疾病,在儿科疾病中常见的有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风湿类风湿性疾病,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性疾病,如反复发作的腹痛、泄泻等等。而“夏治”顾名思义则是指利用这些疾病在夏季有所缓解,采用一些外敷内服的药物辨证施治,以预防冬季疾病的复发或缓解发作时的症状。

  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

  冬病夏治的理论来源于《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中医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是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周而复始的运作着,人体同样会受这种自然规律的影响。春夏时人体阳气向上向外发散,持续到秋冬时体内的阳气就相对空虚,从而易被阴寒之邪侵袭,故这类疾病冬季常呈加重之势。因而在春夏人体气血旺盛、腠理开泄之季,注意人体阳气的培育和补充,固其根本,则可以起到预防、治疗疾病的作用。因此,我们选择一年中阳气最盛、天气最热的“三伏天”为本病的最佳治疗时机。此时贴敷,特别是在每一伏的第一天,为最佳贴敷时机。根据“天人合一”的理论,这个时节阳气最旺,同时药力更易直达脏腑,可达到激发正气的目的,对于哮喘等寒冷季节发病加重的疾病而言,尤可起到奇效,能够减轻疾病在冬季发作时的症状和病情,从而促进其康复。

  Tips 如何计算三伏天

  2009年的阳历6月21日为夏至,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也就是7月14日为初伏的头一天,第四个庚日即7月24日为中伏开始的第一天。如果在7月18日前入伏,则中伏为20天,所以今年的中伏为20天。8月7日立秋,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即8月13日为末伏的第一天。

  4种常见“冬病”的夏治方法

  冬病夏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理念,临除了口服具有温热性质的中药治疗疾病外,还有温针灸法和敷贴法,相比之下,敷贴法更为简单易行。对于宝宝来说,冬病夏治的时间越早越好,因为年龄越小,其免疫功能发育越不完善,越容易得到纠正。儿童敷贴应严格遵守固定疗程,一般来说伏天30或40天,每伏为一个疗程,也就是3个疗程,需连续治疗3年,如在冬至时加一个疗程,可加强疗效。只有坚持按疗程治疗,才能保持药效的发挥,经络才能处于持续兴奋应激的状态,对病邪的祛除才能保持力度和惯性,效果会更好。那么对于儿科常见的适合于冬病夏治的疾病,中医又是如何敷贴的呢?下面我们就针对几个常见病介绍一下各自的敷贴治疗方法。

  1。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儿童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疾病,因其症状与感冒相似,因此有不少家长在孩子发病初期常把过敏性鼻炎当成感冒,自行服用抗感冒药物而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治。过敏性鼻炎会影响正常的生活,降低生活质量,如果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还可能诱发多种合并症,最常见的是支气管哮喘,所以对过敏性鼻炎不可忽视,一定要早防早治。穴位敷贴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选用辛香、逐痰、温阳、驱寒的中药,如麻黄、细辛、白芥子、辛夷等,用新鲜姜汁调成糊状,根据病情程度,对称性地敷贴在患者脊椎旁开的大椎、肺俞、膏肓、内关等特定穴位上。这种穴位敷贴方法使很多宝宝告别了与纸巾为伍的日子。

  2。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属祖国医学“哮证”和“喘证”范畴,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认为哮喘是因肺、脾、肾三脏不足致使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遇外感六淫或非时之气、劳倦过度、饮食内伤等因素引触而发,所以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根据中医理论,哮喘发作期以邪实为主,故以化痰通络,降气平喘为主,而缓解期以正气虚为主,多表现为肺、脾、肾不足的征象,宜扶正,可用补肺、健脾、益肾之法,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中药外敷治疗可免去宝宝服药之苦,简便易行,无副作用,宝宝会比较乐于接受,常选肺俞、华盖、膻中穴等穴位,可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3。婴幼儿风湿病

  风湿性疾病是一组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疾病,中医称之为“痹证”,认为多由卫外功能不足,腠理空疏,因劳累之后,汗出当风,或涉水冒寒,坐卧湿地等,以致风寒湿邪乘虚侵入,发为风寒湿痹。主要表现为多发性、游走性、对称性关节酸痛,累及四肢大关节,或部分肌肉酸重麻木,宝宝会出现跛行。迁延日久者,可致肢体拘急,甚则关节肿大变形。

  风湿病的穴位敷贴法所选用的药物均有祛风除湿、通经活络之功效。同时根据痹证不同症状特点以对应取穴,如肢体关节走窜疼痛,取膈俞、血海,有活血养血作用,起“血行风自灭”之意;以遍身关节疼痛为主者,则选取关元、肾俞以振奋阳气而驱散寒邪;若肌肤麻木,肢体关节酸痛者,则取商丘、足三里,以运脾治湿。穴位敷贴法,不仅可以发挥药物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发挥穴位治疗的作用。

  4。腹痛、腹泻

  腹痛、泄泻也是儿科的常见疾病,脾胃虚寒型常表现为腹部隐隐疼痛,绵绵不休,大便稀薄,次数增多,劳累、吃冷食或是着凉后加重,热敷或者揉按可以缓减。这样的孩子多表现为四肢不温,舌质比较淡,苔白,,常选用附子、川乌、桂枝、麻黄、细辛、干姜等药物敷贴治疗。例如经常腹痛的宝宝可选用中脘穴,泄泻贴神阙穴,一般贴4~5小时后揭去,于初、中、末三伏各贴一次。如敷药处起泡,泡内有水,不要挑破,最好任其自行吸收。

  医师叮咛

  1。药物贴敷后,多数宝宝都会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也有部分宝宝无明显感觉,这些均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如果感觉特别剧烈、孩子难以忍受,请家长及时取下药物,用清水冲洗局部。切记不要让孩子搓、抓、挠,也不要用洗浴用品及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皮肤的进一步刺激。

  2。贴敷以后不要马上洗澡,而且不要在局部用力搓。同时,不要吃生冷、海鲜、鱼虾或辛辣的东西,尽量不要吹空调,也不要睡凉席。

  3。如果遇到有感染、发烧的现象,要等病好后再做敷贴。如果贴敷期间有皮肤起泡或过敏现象,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4。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制及接触性皮炎等都不适宜敷贴。

  5。冬病夏治仅对阳虚寒盛的疾病才合适,多选择2岁以上的儿童,对胶布过敏者应慎用。家长可到就近的中医院的针灸推拿科、康复科、儿科等科室为孩子治疗。贴敷后部分患者皮肤有明显色素沉着为正常反应,过敏性皮肤或瘢痕皮肤患者或敷药后有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

  大椎 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取穴时要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的骨节不太明显,可让宝宝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肺俞 同上法找到第一胸椎,然后往下数,第3个骨节即为第三胸椎,旁开约两横指,即为肺俞。

  内关 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取穴时应让宝宝采用正坐或仰卧、仰掌的姿势,从近手腕处横皱纹的中央,往上量取约三横指宽,即为内关。

  华盖 胸骨柄与胸骨体联合的中点。

  膻中 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膈俞 在背部,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约两横指。

  血海 与宝宝面对面,让宝宝屈膝,将手掌按在其膝盖上,第2~5指向膝上伸直,拇指向膝内侧约呈45°角斜置,指端尽处即为血海。

  关元 位于脐下约四横指处。

  肾俞 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两横指处。

  足三里 位于外膝眼下,用宝宝的掌心盖住其膝盖骨,五指朝下,中指尽端便是此穴。

  神阙 位于脐窝正中。

  注:取穴时的“横指”是以宝宝自己的手指为量取标准

 
 
[ 亲子频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亲子频道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