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分类 房屋 服务 商城 数码 家电 知道 百科 健康 旅游 景点 攻略 家居 装修 建材 瓷都文学
图库 黄页 陶瓷 便民 招聘 职位 人才 亲子 新生儿 教育 美食 小吃 菜谱 婚嫁 摄影 婚礼 陶瓷集市
影讯 视频 电影 记载 天气 15天 30天 论坛 爆料 自拍 火车 飞机 长途 信息 二手 交友 同城游
当前位置: 首页 » 亲子频道 » 幼儿期(1-3岁) » 幼儿心理 » 正文

恐惧痛苦 宝宝也会感同身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11-13  作者:瓷都信息港  浏览次数:786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大地震震惊世界,这场空前的灾难也使得全国人民空前地团结在一起。媒体记者不顾安危深入一线进行采访报道,而在后方,我们只要有空也都会守着电视、广播、网络或翻开报纸,关心着抗震救灾的最新进展——当然,所有媒体的内容、版面也几乎被有关地震和抗震的消息和声音所覆盖——大家的心都吊着,关注灾区成了我们生活的重心。

  “爸爸紧盯着电视,妈妈任泪水横流,或是为坚强的生命而慨叹,或是为生命的脆弱而唏嘘。”这几乎成了这些日子里普通人家的常态。孩子想让大人陪着玩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拉他过来,指着电视屏幕说:“你看,多可怕呀!房子都塌了。小朋友们在上课,一下子就被埋在废墟里了。”“这些小孩子好可怜呀!他们的爸爸妈妈可能部死了。”“这些可怜的爸爸妈妈,他们的孩子再也回不来了”……我们希望孩子和我们一样关心那些遭受灾难的同胞,特别是那些和他们年龄相仿却惨遭不幸的小伙伴。的确,孩子在看这些惨烈的镜头时,都会神色凝重;幼儿园学校里也都组织了以“救救四川小朋友”等为主题的募捐活动,孩子们也很积极很郑重地献上自己的一份爱;甚至耳濡目染地顺口就会说出“大爱无疆,众志成城”等激励人心的口号……

  不过,我们在牵挂远方同胞安危的同时,却可能忽视了身边这些孩子,忽视了他们眼睛里和内心中的恐惧和忧虑。

  心理学中一直关注媒体对儿童的影响,我们也一直呼吁要减少影视作品中血腥、暴力、恐怖等镜头,以净化孩子的视听世界,保护他们顺利成长。但,可能因为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一己之私、生活琐碎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所以,我们并没有意识到那种一时间山崩地裂、屋倒房塌,满目断壁残垣,到处骨肉分离,其状也是惨不忍睹;虽然有无数坚强的生命、感人的故事,但丧亲之痛更让人沉浸在巨大的悲哀之中,举国悼念,其情亦凄凉压抑……

  一个孩子泪流满面地说:“那个小姐姐找不到她的爸爸妈妈了。”

  一个孩子忧心忡忡地说:“妈妈,我怕,还是做动物好一些,做人很害怕的。” 一个孩子紧搂着妈妈的脖子说:“妈妈,你可不要离开我们,你离开的话我可怎么活啊?”

  甚至还有的孩子会做噩梦,会害怕和父母分离,会变得敏感多疑——其实,不只是孩子,很多成人也发现自己没精打采、抑郁寡欢甚至有些神经质了。“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个概念因为这次地震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悉,对灾民乃至救援人员的心理救助也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实际上,通过媒体间接感受这场灾难的人们,也可能有需要特别心理关照的,包括年幼的孩子。

  3~6岁的孩子已经具有较高的移情能力,能够对别人的处境感同身受,这是他们发展同情心和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基础,但这也可能让他们替代性地经验那些恐惧和痛苦,造成对自己的伤害。而有限的认知水平和人生阅历,使得孩子无法很好地理解灾难还有死亡,而只是本能地被唤起恐惧、焦虑等消极情绪。包括有些孩子不愿意听、不愿意看、不愿意谈论有关地震的事情,也可能并非他们没有体恤之心,而只是一种本能的防御心理。

  让孩子一起来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疾苦,是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其中成人的身教也至关重要,这场灾难无疑给了我们一个特殊的机会。不过,在巨大的情感驱动力之下,我们可能还需要多些理性,不要低估孩子的爱心,但也不能高估他们的理解力和承受力。我们不仅要陪孩子一起去了解灾难和灾难带给人们的即时或长远的痛苦,更重要的还要让他们看到希望和我们所具有的力量

 
 
[ 亲子频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亲子频道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人才网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owered by ZZZMX